官员承诺关乎政治信任 不止“说说”那么简单(3)

官员承诺关乎政治信任 不止“说说”那么简单(3)

官员承诺要注重长效机制

我们注意到,不少官员的承诺突出的是政绩。一类是经济发展指标,体现为招商引资、市容改造;另一类是社会发展指标,体现为防止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环境污染、负面新闻等。经济发展是硬指标,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是官员晋升的主要标准。社会发展是软指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无论是硬的、软的指标,都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而不是“一阵风”。

就经济发展指标而言,考核主要看硬件——投资多少、产值多少、利润多少、就业多少等。但联系到这些承诺书的时效通常与官员任期挂钩,就不能不令人担忧。“新官不管旧账”的情况下,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做大蛋糕”并没有错,但如果急功近利,仅凭个别领导“拍脑袋”上马某些工程,资金如何解决?负债如何偿还?项目的后期运作如何持续?都是问题。只怕“楼起了,楼又塌了”,官升了,却留下半吊子工程,成为“后遗症”。单单考察GDP增长的指标难以体现官员承诺中的权为民所赋精神。对于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员承诺,可考虑由民众打分,优秀者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就社会发展指标而言,无论是集体上访、安全事故、环境污染、负面新闻等,都不是可以遮盖的,也不是靠事后的运动式治理可以根治的。考虑到这些事件的“一票否决”的威力,高压“维稳”未必有效,也容易陷入疲劳执法。开放式执政,敞开问题,让民众监督,或许更有效,也更得人心。警力下沉、风险预警、应急预案等,都可以采用。

官员承诺作为一种长效的制度形式,为开放式执政提供了一个平台。维护这个平台,要确保公民有独立自主地发表意见的权利,不受他人、组织的操控和干预。在公民表达意见时,政府需要倡导公民之间互相包容不同意见的心态。如何做到真正的开放?官员承诺从制定之初起,要经过实地调查、客观公正、民主商议等程序,在兑现过程中,要接受其它权力部门以及媒体、民间力量的监督。

官员公开承诺一定要做到“秋后算账”,不能避重就轻,开空头支票。对承诺任务没有完成、服务水平没有提高的,还要进行问责。只有对承诺、考核、问责同样重视,才会有更多更好的让群众满意的官员和真正的服务型政府。(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教授)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