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国核战略核战略属于国家安全战略范畴。
2010年4月6日,奥巴马政府公布新版《核态势审查报告》,把“减少核危险,寻求无核武器世界”作为美国核战略的根本目标。4月8日,美国与俄罗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战略武器裁减条约》,向“无核武器世界”迈出了一步。4月12~13日,全球核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和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欧盟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核峰会,签署了在4年内核查和管控核材料、防范核恐怖主义的文件。美国核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无核武器世界”是一个远期目标
(二)全球核大战威胁下降,但核攻击的危险上升目前,世界主要面临四类核威胁:一是恐怖组织可能得到核武器并用于大城市;二是存在意外、未授权或蓄意使用核武器的危险(世界9个国家共拥有23000件核武器);三是正在出现新的核武装国家,如朝鲜、伊朗等;四是控制核扩散的条约组织和工作机制可能崩溃。
(三)美国防核武器扩散的具体措施
包括:采取严格措施落实《核不扩散条约》,扩大核不扩散机制,确保核材料不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寻求批准和执行《全面核禁试条约》,立即开始《核禁产条约》谈判;采用增强型“消极安全保证”,宣布美国不对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并履行其义务的非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寻求批准和执行《新战略武器裁减条约》;消除海基核“战斧”巡航导弹;继续与中俄进行高层对话,促进更为稳定、透明和非威胁性的战略关系等13项。
(四)美国将把强化《核不扩散条约》作为合作的基础确保有核武器国家将裁减核武器,无核武器国家将不获取核武器,所有国家都可以和平利用核能。
(五)美国必须确保恐怖分子永远得不到核武器
根据美俄新签订的《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美将在10年内把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削至1550枚以下,已部署的战略武器运载工具数量削至700件以下。但这并不会严重影响美军的核威慑能力。
首先,美国核武器数量庞大,一定程度的削减,不会影响其战略优势。根据美国务院最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国拥有1790枚核弹头,部署核武器运载工具822件。
其次,美战略核导弹部队的战备水平总体较高。90%的“民兵Ⅲ”型导弹部队处于一级戒备状态,导弹发射准备时间最快为32秒;30%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处于二级戒备状态,轰炸机升空准备时间最快为32分钟;弹道导弹潜艇部队中,有60%~70%长期在海上执勤,其中一半处于二级戒备状态,另一半处于三级戒备状态。
再次,美将通过升级核弹头,提高核威慑质量。2010年5月3日,奥巴马政府提请国会批准未来10年拨款1800亿美元升级核武器。最后,美核政策存在较大变数。美军方和保守势力对“无核武器世界”主张持反对态度,美国政府能否真正执行“无核武器世界”主张,令人怀疑。
五、美国“反恐战略”
“反恐战略”属于国家安全战略范畴。2011年5月初,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使持续10年之久的反恐战争有了象征性结果。6月29日,美国公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对10年反恐战争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反恐战略”的重点、目标和方向。
(一)规定美国“反恐战略”的原则和目标原则是:
(1)坚持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念;
(2)建立安全伙伴关系;
(3)合理运用反恐手段和能力;
(4)建立一种坚忍不拔的文化氛围。
目标是:
(1)保护美国人民、本土安全以及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2)遏制并击败“基地”组织及其分支和追随者;
(3)阻止恐怖组织发展、购买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清除恐怖分子的藏匿点;
(5)建立持久的反恐伙伴关系和能力;
(6)切断“基地”组织与其分支和追随者之间的联系;
(7)遏制“基地”组织传播其意识形态;
(8)削弱“基地”组织进行恐怖活动的各种具体手段。
(二)强调“反恐”不再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便放弃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反恐高于一切”、“以反恐划线”的政策,改变了以反恐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
(三)首次将本土列为“反恐”最重要“战场”,反恐重点由“域外打恐”转向“境内防恐”
(四)将“基地”分支组织及其追随者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2011年年初,美国宣布“基地”也门分支首领奥拉基是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恐怖分子。最近,又把“基地”也门分支和北非分支列为主要打击目标。表明美国反恐目标呈现进一步收缩之势。
(五)在“反恐”手段上强调运用“巧实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