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凤荣:苏联解体谁人之责?(4)

左凤荣:苏联解体谁人之责?(4)

11月14日,在新奥加廖沃召开了国务委员会会议讨论新联盟条约草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参加,戈尔巴乔夫表示不能允许联盟解体,但叶利钦马上说舒什克维奇反对统一国家的形式。于是,这些领导人首先讨论联盟的形式。纳扎尔巴耶夫认为:“应该确定,今天集中到这里的人,至少也应该建立一个有统一的军队、领土和边界的政治联盟的愿望。”戈尔巴乔夫坚持应该有统一的国家,舒什克维奇说“这个邦联国家应该有统一的军队”。叶利钦补充说还应该有统一的交通、空间和生态。戈尔巴乔夫则说:“如果没有有效的国家机构,为什么需要总统和议会?如果你们这么决定,我就离开。”叶利钦说他太情绪化。最后叶利钦向记者表示达成了协议,建立的联盟将是民主的邦联国家。所有领导人都说会有联盟,会议确定1991年11月25日草签联盟条约。

11月25日在新奥加廖沃举行的国务委员会会议上,提交签署的主权国家联盟条约实际上满足了叶利钦的要求。条约规定:联盟的每个参加者都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联盟为邦联制民主国家,在协议参加国自愿赋予它的权限内行使权力。参加联盟的各国有独立决定自身发展一切问题的权利,独立决定自己的民族—国家和行政结构、国家体制、权力机构和管理体制。在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联盟是“主权国家、国际法的主体——苏联的继承国”。联盟拥有一支集中统一的武装力量,条约参加国有权建立自己的军队。戈尔巴乔夫要求与会者草签条约,没料到叶利钦又变卦了,“戈尔巴乔夫关于草签的声明迫使各共和国领导人对条约内容进行根本修改,主要是使剩余的权力从中央向各共和国转移。苏联总统起初跟与会者好言相商,后来就变得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激动。不管他说什么,就是没有人听。各共和国领袖执拗地要求中央授予更大的独立权,已尝到自由甜头的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真是软硬不吃,使戈尔巴乔夫无能为力。每当戈尔巴乔夫试图坚持自己的某个提法时,我们就异口同声地否定他的提法。”叶利钦的精彩描述反映了当时戈尔巴乔夫的困境,也说明起决定作用的是叶利钦,叶利钦把戈尔巴乔夫保留联盟国家的努力看成是“拯救戈尔巴乔夫的联盟”。

俄罗斯代表团建议再次回到新联盟条约,取消“邦联制的民主国家”,而用“独立国家的邦联”,声称俄罗斯最高苏维埃还没准备好批准先前达成的方案。此外,叶利钦宣布,签署“没有乌克兰的条约,是无益的事”。他建议要“等乌克兰”,而在12月1日前乌克兰不会举行全民公决。这次会议达成折中协议,条约将送交各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审议,征得它们赞同后,再由各共和国首脑和苏联总统正式签署。但是,叶利钦实际上并不想签署任何有戈尔巴乔夫政治地位的条约,11月28日,叶利钦签署《关于改组俄罗斯联邦中央国家管理机关》的命令,使存在了近70年的联盟的部和局都转归俄罗斯联邦管辖。实际上叶利钦已决意埋葬苏联。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全民公决的结果是赞成乌克兰独立,克拉夫丘克当选为乌克兰首任总统,12月3日叶利钦率先承认了乌克兰的独立。12月7日叶利钦率领一班人马,撇开戈尔巴乔夫来到白俄罗斯,与克拉夫丘克、舒什克维奇会晤,决定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的命运,为苏联的解体进程画上了句号。

曾参与起草别洛韦日协定的沙赫赖认为,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的全民公决为这一解体进程画上了句号。“起先鲍里斯·叶利钦和斯塔尼斯拉夫·舒什克维奇还希望说服列奥尼德·克拉夫丘克以某种形式保留联盟……然而乌克兰总统甚至不愿听到‘联盟’这个词,最后找到了‘联合体’这一形式作为各国在同一个经济、政治和军事空间共存的方式。”这种说法并不能推卸叶利钦的责任,如果俄罗斯不选择独立之路,苏联不会彻底解体,没有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苏联都可能存在,但是没有了俄罗斯,苏联便不可能存在了。正如美国俄罗斯问题专家所说:“恰恰俄罗斯的利益和民族主义在苏联解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雷日科夫在谈到叶利钦的作用时也说:“为了攫取国家最高权力,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他用自己的行动千方百计鼓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乌克兰的以及其他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行动,以此作为同国家中央政权斗争的政治杠杆。一旦作出最重要决定的关头来临,他就毫不犹豫地跑到别洛韦日森林去有意识地展开了搞垮国家的行动。”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斯拉夫国家的领导人发表声明,并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停止存在,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结束了。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没有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在阿拉木图签署协定,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通知戈尔巴乔夫苏联总统的设置被取消。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从世界地图上消失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在改革之初没有注意到民族问题,没有及时革新联盟,使苏联长期积累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他过早推行以民主化、公开性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为地方分离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尽管他后来保住联盟,不惜做出巨大让步,但因为地方势力做大,不与之配合,戈尔巴乔夫难达目标。在苏联解体的最后时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叶利钦。在改革方向上叶利钦早已放弃了社会主义目标,政策难与戈尔巴乔夫一致,他凭借民众的支持和平息八一九事变的资本,夺取了联盟的许多权力,可他仍不满足,最后决意抛弃联盟。苏联正是被叶利钦等人不顾民意埋葬的,其形式类似于一场政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