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核心提示:如果经济增长放慢的过程中结构发生了优化,那么这个慢也是值得的。应该说,中速优质增长、可持续增长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境界,北京现在已经做到了。但如果全国30几个省份都和北京发展模式一样,可行吗?农业大省河南也走北京的产业结构模式,那我们需要的粮食从哪儿来?

在解读天气情况,作出晴天、多云、下雨等天气判断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借助一些气象指标,诸如温度、湿度、风向、风力、太阳照射强度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同理,在解读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也需要借助一些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我们何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指标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评估与合理预期呢?这就涉及到经济指标分析的方法论问题。所以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经济指标分析方论。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方法论

我国常用宏观经济指标可以归结为六大类,包括:产出类指标、收入类指标、物价指标、贸易类指标、就业指标、货币指标。这些经济指标对于宏观经济的描述各有偏重,并且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经济指标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持续一段时间地稳定观察,并且具有较扎实的宏观经济学的功底,对这些经济指标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了解这些经济数据的来龙去脉,那么我们便会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第一类产出类指标,其中最常见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生产性的指标,它在具体核算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时候,往往会漏掉一些东西,诸如自给性劳动、地下经济,还有一些牵扯到犯罪的活动比如走私,这些活动就没有被计入到GDP中,由此导致了GDP被低估。其中自给性劳动通常是我们在统计中漏掉最多的部分。随着家庭劳动日益的市场化,自给性的家庭劳动会进入市场,因而被计入到GDP中,带来GDP的攀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会有多大的提升。另外,GDP因为某些因素也会被高估。假如有两个国家,一国国泰民安,另一国社会动荡。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社会动荡的国家要在防范犯罪方面更多地投入,由此会使该国的GDP上升。这种GDP的上升并不代表该国国民的幸福度更高。此外,由于不安全食品、山寨产品等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以及忽略环境污染,GDP核算也可能被虚高。所以当我们评价GDP高与低的时候,要清楚一国GDP的核算方法。

当我们考察GDP的时候,经常听到媒体有这样的说法,为什么GDP增加了,却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上升?这里面的原因包括刚才讲到的GDP在核算中被高估与低估涉及到的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闲暇。在西方经济学中,幸福指数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消费;二是闲暇。通常我们会认为,随着自身消费水平的提高,幸福感会上升。事实上,消费感的上升与闲暇是有冲突的。利用闲暇,我们可以去听听音乐,逛逛街,陪陪家人,可以看着蓝天发呆,放松自己的身心等,这都是幸福。但是当我们追求更高的消费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劳动、延长工作时间来获得更高的收入,由此我们的闲暇被挤占了。所以当我们工作越来越辛苦,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幸福指数可能是在下降。因此,GDP提高了不一定代表我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受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经济的成功表现在我国主要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上。2010年,中国有220种工业品产量在全球排名第一,包括钢铁、煤炭、水泥、汽车等;在农产品中,粮食、棉花、肉类、禽蛋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以猪肉为例,猪肉是中国肉类消费品中的第一大品种。2010年、2011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7000多万吨,其中猪肉产量是5000多万吨,占肉类产量的64%。我国的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接近50%。现在,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很快会成为第一大进口国,还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前两天网上公布说,我国的央行是全球最富有的央行。可是我国在生产如此多GDP的同时也消耗掉了很多的资源。其中铜、镍、铁、锡、锌、铅等金属资源的消耗量占到全球40%以上,高的达到47%,低的占到41%。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大国,全球铁矿石贸易中约50%以上的铁矿石是由中国进口的。我国石油的消费在2010年已经超过了55%需要进口,氧化铝的50%需要进口,铜矿石的60%需要进口。可见,把我国GDP水平与产出相比,我们的消耗量要更大一点。如此的经济增长,中国还有多大的可持续性?全球资源还能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多长时间?

第二类收入类指标,主要是国民总收入GNI。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初期,劳动和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不大,所以各国主要以GNP作为经济核算的指标。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越来越大,按“国民”原则统计国民收入无法准确衡量一定区域范围的生产总量。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用GDP代替GN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新标准,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在这个公式的两个调整项中,我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创造的价值总和。因此,中国的GDP通常高于GNP,但实际上我国的国民收入并没有GDP显示的那么高。由此,从开放经济的角度亦可以理解为什么赞同我们的GDP增加了,而幸福感并没有太高的提升。

第三类物价指标,主要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日常生活中大家对这个指标的关注度比较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主要反映的是消费者所面临的消费和服务的变动情况。中国现在是八大类,CPI同比数据等于这八大类每一类的权重乘以它的波动幅度,加权平均得出。所以CPI变动大小关键看两个:一是权重有多大;二是波动幅度有多大。权重大、波动幅度又大的类别肯定是主导CPI的最主要因素。我国食品类价格在CPI中占到30%,它的涨和跌直接影响了CPI,成为影响我国CPI的主导因素。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反映的是生产者所面对的价格,指的是三大产业中每一产业的投入品价格指数与产成品价格指数之和。我国的PPI实际上只是第二产业的产成品价格指数,它没有包括第二产业的投入品价格指数,更没有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的费用在内。如果用这样价格指数作为中国的PPI,肯定是以偏概全。尽管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占的比例最大,但它毕竟只是一个领域的部分统计。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PPI与国际通用的PPI是不一样的。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新商品房价格没有进入CPI,而是被计入在GDP核算中的房地产业中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业项目内。对于新商品房价格的核算方式在国际上口径不一。对此,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购买的新商品房和购买的冰箱有什么区别?二者的区别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大,它们都属于衣食住行中的部分。冰箱是放物品的、住房是容纳人的。冰箱越用越便宜,如果被作为二手冰箱卖掉,卖的价格是越来越低。而二手房的卖价则是会超出原来的购入价。这里的区别在哪儿呢?冰箱是轮子推着过来的,房子依附于地产。可见,房子的升值更多地在于土地升值。由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盟统计局对于新商品房采取的核算方法是,将购房者购买新房时的总房价扣除地价,剩下的部分作为耐用消费品,并将这个价格的变动计入CPI。美国对于新商品房在被买的那一瞬间与我国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是作为投资品被计入GDP核算,而不是作为消费品。但是当购房者开始居住的时候,就开始估算自有住房发生的相关费用。中国与美国对于自有住房的估算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在估算自有住房虚拟租金时采用的是房屋建筑成本的折旧;美国则是按照市场的估算价格来计算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美国居住类价格在CPI核算中占到42%;我国居住类价格在CPI核算中现在只占到17%多。我国对于新商品房价格的这种核算并没有相对合适地在CPI中获得反映,由此我们匹配了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指标。

第四类贸易类指标,包括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是我国对外经济往来核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进出口贸易中我们尤为关注的是净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主要涉及的是国内贸易,包括商业、餐饮业、工业等零售额,它是反映国内市场活动是否旺盛的一个指标。通常我们讲,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是内需、投资、出口。从经济指标项目核算的角度来看,“三架马车”包括:最终消费、固定资产形成、进出口。按照支出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拉动经济增长的应该是“四架马车”,包括居民消费、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进出口。在美国的数据统计中,“政府购买”项目的全称叫“政府购买与公共投资”。在我国,“政府购买”被加到了“居民消费”项目里面,叫做“最终消费”,就是说,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把“公共投资”加到了“总投资”里面,因此,固定资产形成或者说总投资=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在我国由于政府投资项目的调整,使得“四架马车”变成了“三架马车”。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始终没有上去。这两年在经济转型中,我国尽量让“三架马车”协调发展,尽量扩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从“三架马车”的角度来讲,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小。因为我国最终消费需求项目中包括政府购买项目,而我国政府消费这一块基本没有疲软过,疲软的是居民消费。

第五类就业指标,就是失业率。我国采取的失业率统计口径是户籍设定、年龄设定。户籍设定为城镇人口、城镇居民;年龄设定为男50岁,女45岁。2008年到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高时为4.3%,低时为4.1%。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标准,这可谓是充分就业了。事实上,2008年、2009年是中国经济很糟糕的时候,但是我国的失业率并没有反映出这种不景气的局面。我国失业率失真的原因主要在于失业统计口径的户籍设定。我国现在有2.5亿农民工,他们从第一产业出来进入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诸如: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以及其他一般性的服务行业。因此,用失业率衡量一国经济好坏的时候,只考虑在二、三产业中的城市人口,肯定是有偏颇的。在美国,看经济景气或者不景气,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失业率,CPI是往后靠的。但是在中国,如果要比照失业率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话,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这着实是件令人遗憾的事。为此,一些相关学术机构做过一些尝试,2009年中国社科院根据2008年调查样本做了一项居民失业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失业率达到9.4%,这是官方公布的失业率的两倍还多。可见,中国失业率的核算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