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外贸易状况分析。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形势还不错,但是进出口已经有所下降。在2012年我国第一季度前两个月甚至出现逆差,第一季度第三个月比较好,因此2012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总体来说是顺差,但是顺差只有6.7亿。因此,依靠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这也是我国现在制订扩大内需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我国内部,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环保压力的增加、资源价格的上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已经越来越小。同时,由于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他们更低的劳动成本对中国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再有,近几年美国金融海啸,加之现在的欧债危机,两大发达经济体日子都不大好过。另外,2012年3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已经连续五个月出现了负增长,外资形势不太景气。这里面既有欧债危机的影响,也有美国经济回暖导致资金外逃的影响,还有国内房地产调控因素的影响。所以,中国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已经彻底改变,扩大内需尤为重要。
(五)货币指标分析。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直到2010年、2011年,我国货币投放量都比较大。测算通货膨胀压力有一个经验公式:通胀的压力=一国M2的增速-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货币政策有滞后效应,所以通胀的压力可能是不当期的。因此,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超发的货币可能会带来不当期的通胀压力,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要比2011年多:
一是国内楼市调控会不会带来经济硬着陆,会不会有楼市崩盘的可能性?悲观派认为,现在楼市的限购会带来整个房地产行业大面积的倒闭,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崩盘。我认为不会如此。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每年城市新增人口大概有一千万,只要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不是过高,这些人可能会采取购房而不是租房的形式进入到房地产市场。并且这两年我国对楼市进行调控挤压了一大批刚需,就是在房价高的时候买不起,等着房价下降。
二是国内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现在银行体系、金融体系的改革在温州试点,包括前一段出现的吴英案,这种民间借贷的高利贷现象反映了我国正规融资渠道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找到一些有效的政策工具或者说金融工具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三是资源型价格上调周期的到来。资源型价格上调价意味着我国工业投入品的价格在上涨,意味着我国居民所面对的能源价格,诸如电、水、气、油等在上涨。这使得我国经济面临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对中国经济产生未富先老的影响。形象地说,就是在一个价格水平下可以无限量招募农民工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再招农民工必须要涨工资。并且我国过去在人口比例中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偏高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已经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即是未富先老。
五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八连增了,能实现九连增吗?如果不能实现九连增,那么粮食市场运行以及粮食价格的变化对我国CPI,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
六是国际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发达经济体里面,我国高度关注欧债,欧洲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国。另外,新兴经济体经济风险在加大,并且受区域性政治局势的影响,国际一些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影响。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对中国既有利好也有利空。利好是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可能会增加;利空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一些资金回流美国,会加速外资的撤离。并且美国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政策,比如贸易摩擦、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等等,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影响。
具体地讲,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8.1%,第二季度可能是8.5%。2012年前两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是还在国家规定的7.5%的目标以上。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长模式将会由过去靠大量劳动力的增加,劳动时间投入的增加,机器设备投入的增加来维持的粗放增长,逐渐转化为靠技术进步推动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模式的这种转变实际上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可持续的一个保障。我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富裕劳动力变得逐渐短缺,并且从劳动力到土地到自然资源的价格都在涨。因此我国经济增长适时放缓,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第二,固定资产增速在回落。有学者讲,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钢筋水泥基础之上的,就是我国的经济增长大量依靠基建。诚然,我国的基础设施有历史欠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仅仅靠基础设施的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好比是有路,客流物流没跟上。由此,这种固定资产、固定资本的形成对经济的增长只能是一次性的拉动。只有货畅其流了,我们的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另外,从2011年6月开始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直在50%,甚至在11月跌破50%,这表明我国工业增加值也在低位徘徊。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对于PMI的数据统计,由于统计样本不太一样,所以我国官方公布的PMI数据和外方公布的PMI数据结果是有差异的。我国官方公布数据样本中,大中企业要多一点;外方公布的数据样本中,小企业要多一点。由此我国采购物流协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我国PMI数据要略高于外方核算的数据。把两个数据结合在一起考察会对中国工业的好坏看得更准确一点。据此分析,2011年6月、7月直到现在我国实体经济处于一个低位徘徊的状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