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洋民工的出现预示什么?

鲍盛刚:洋民工的出现预示什么?

目前到中国来打工的洋民工越来越多,据报道将有12万朝鲜人到中国来打工,那么为何越来越多的洋民工到中国来打工呢?因为中国工资高,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洋民工工资要求低,听话,容易管理。那么,中国出现洋民工潮预示什么呢?预示中国人口红利即将用尽,工资增加,企业成本提升,为生存和保持竞争力,企业不得不雇佣洋民工。从美欧与日本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口红利用尽与产业转移之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引进外来廉价劳动力,如上世纪70年代,大量中国人到日本去打工,但是之后面临产业转移,经济低迷,失业率高居不下,政府财政与社会福利吃紧,除非能够实现经济结构与产业升级,但是美国和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都没有完成这一步,而陷入经济迷失和衰退。     全球化时代各国货币工资收入上的差异已成为重要的比较优势,哪里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家就会到哪里投资,现代大规模生产过程能够以相等的效率在世界各地实现,那么资本投资将永远寻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那样才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规则决定了全球资本和技术就像大雁飞行不断从高工资国家向低工资国家的转移,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奇迹,以及目前阶段的中国崛起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展无不是这一规则的体现。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全球化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首先,随着资本和技术从美国和西方向地球另一半的转移,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地区,其中特别是中国,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他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万亿美元。在过去的32年中,给中国带来了9.9%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和16.3%年均贸易增长,超过6亿人口脱离贫穷,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

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衰退不在于缺乏创造和技术,而是高工资或者讲是缺乏廉价劳动力,正因为高工资,以及国内市场的饱和,利润空间的稀薄,导致其公司将加工和制造迁移到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最初是日本,亚洲四小龙,现在主要在中国,美国和西方跨国公司在这些国家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再将产品通过廉价的现代化运输工具返销到国内和世界其它地方,这样显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是制造业的转移首先导致美国和西方国家大片工厂的倒闭和萎缩,许多公司在本土只保存总部和研发中心,其次,导致失业率的剧增,中产阶级每况愈下,其三,进口大于出口,越来越趋于成为纯粹的消费大国,只消费,不生产,只进口,不出口,因为美国和西方自己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少,除了农产品和别国无法加工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消费越来越依赖于进口。其四,贸易赤字急剧上升,美国2010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49789亿美元,其中对中国贸易赤字扩大到207亿美元,中国事实上成了美国的工厂,为美国打工。最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陷入债务危机,而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那么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三十年后是否也将因为发展而走向失落和停滞?事实上中国已经面临这一问题,从外部来讲,中国正面临美国全方位的阻击,中国享有的战略机遇期已经用完,美国的市场正在向中国关闭。另外,美欧债务危机使全球需求下降,中国加工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从内部来看,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升,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的下降,许多企业已经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的中西部城市,因为那里仍然具有劳动力的廉价优势和政策优势,对资本仍然存在诱人的利润空间。中国经济增长由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一方面推动了中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预示中国经济不会马上陷入失落和停滞。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从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将面临产业空心化和就业压力,经济增长将趋于减速,许多企业将面临要么加快产业升级,从低端向高端发展,要么破产关门,要么跟随向中西部或者海外转移。另外中国经济增长从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也预示一旦中国中西部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成本的提升和利润空间的下降,以及如果中国东南沿海城市产业升级的迟缓,那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落和停滞。 那么中国经济增长还有潜力吗?中国如何才能避免自身发展的停滞呢?首先面对美国的阻击,中国应该逆向而为,美国让你吃药你就吃药,同时开拓欧洲,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自身内部市场,以摆脱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其次,中国要继续稳住低端制造加工业,同时进军中高端产业,一方面要加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因为中国人不可能一直为别人打工赚钱,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过早地放弃低端制造业,过快地提升劳动力工资和福利对中国将是一场灾难,因为那样会加速资本和产业的转移,导致产业空心化和增加就业压力,最终过早过快地导致自身走向失落和衰退,对此美国和欧洲国家,特别是日本的“二十年失落”应该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