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中国在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不要把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当今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否可行就一清二楚了。归结起来,当前中国主要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其三,人越来越成为“单向度”的消费机器。试问,以新老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和以儒学、佛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能解决得了这三大问题吗?面对这三大问题它们真正“有招”吗?不以马克思主义的关于资本与劳动相互关系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上的公平理论为思想武器,能看清当今中国何以一部分人“暴富”,而另一部分人被迅速地推向社会的底层吗?不从马克思主义的关于资本与生态对立的理论出发,能把握当今中国的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之所在吗?不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能使我们从这种“单向度”的状态下走出来,并创造出一种新的人的存在状态吗?事实非常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立志要让我们的民族得以振兴、真正富强起来的人们,总得老老实实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有识之士都已深切地认识到,我们的民族振兴,我们的实现现代化,决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道路和西方的模式,如果照搬,那么我们根本“付不起这个代价”,很有可能现代化没有实现而“代价”已经把我们葬送掉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创建一种中国式的实现民族振兴、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而这一道路和模式的创造,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断然不行的。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一优势,才有可能创建出这一新的道路和模式。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实现民族振兴比实现民族解放更需要马克思主义,更需要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结合在一起。
第九,既然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现在的世界是个多极的世界,是不是还有必要和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奉为指导思想?
首先必须指出,我们承认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承认现在的世界是个多极的世界,这是从现实主义出发,使自己更好地利用目前的国际环境获得生存和发展。随着柏林墙的倒塌,随着冷战的结束,人类告别了“二元对立”,进入了一个多极、多元的时代,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顺应世界形势的这一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认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机遇。我们在对外关系上一再要求并希望维护这一多极、多元的局面,是完全正确的。没有这一局面,核武器的威胁就不能减少,全球资本就不能自由流动,我们的市场经济就没有外在的舞台,我们就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
关键在于,我们承认现在社会的多元化,现在世界的多极化,是不是就意味着放弃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是不是就意味着放弃了让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在全世界最终实现这一崇高的目标?一些人就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这里有一个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统一的问题,共产党人必须从现实出发,否则就一事无成,共产党人也不能没有远大目标,否则就不是共产党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强调,“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他们看来,共产党人是绝对不会放弃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展开斗争,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带领工人阶级进行“当前的运动”的同时,也绝对不会放弃实现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终目标,共产党人把“当前的运动”与“运动的未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当前的运动”视为整个运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共产党人是不会让工人阶级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丢掉长远的根本利益的。非常清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使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和多极的世界中,共产党人也绝不应当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共产党人是有着自己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的。这一科学理论就是唯物史观。按照唯物史观,历史是存在客观规律的。既然客观的历史规律是存在的,那么也就能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不能否定的。而既然共产主义目标是现实的、必然的,那么我们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当个革命的理想主义者,即理直气壮地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一点,不能随着我们现实主义地认可多元的社会、多极的世界而有着丝毫的改变。
无情的现实是,为了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和多极的世界中,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这一元”和“这一极”,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当今的世界,资产阶级的政要并没有安于现状,即安于目前的地位和影响,他们每日每时都在企图让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统领整个世界,他们把自己的社会称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社会”,千方百计地让“非主流”的都纳入这一“主流”之中,而他们之所以要“非主流的”纳入“主流”之中,并不是为了让“非主流的”与其平起平坐,与其一起过“美满”的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奴役他们,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它们。资产阶级政要的这一基本立场,不会随着双方宣布冷战已结束而有收收敛。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就职演说中明言,他在执政期间就是要让美国的价值观念推及整个世界,对此他一点也不含糊。我们读一下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书也可清楚地知道,让西方的那种社会制度和西方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一统天下,确实是福山们的既定方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维护我们的社会制度,我们要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安全,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没有其他的途径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自己宣布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了,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思想武器”,在一定意义上,也就等于解除了自己的“护身符”。
第十,自从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上处于低潮,那么马克思主义至今是不是仍处于被人们普遍唾弃的地位?
这不是一个理论论证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描述的问题。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上的处境,可以按照地域分为三个“板块”来加以观察,即观察其在当今西方世界的处境,在当今的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处境,在当今中国的处境。这里,仅简单地描述一下马克思主义在当今西方世界的处境。而实际上,许多人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命运,主要是关心其在当今西方世界的命运。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和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易帜,对西方左翼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要说原先西方的共产党,就是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其他左翼力量,都程度不等地遭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一度处于沉寂。但可能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同情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诋毁者,都未曾想到,这种“沉寂”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自90年代中期起,在西方世界,特别是在法、英、德、美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事实已很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像一些西方政要和右翼学者所宣称所希望的那样“行将销声匿迹”,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即使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也以一种空前的影响力在“复兴”。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在西方世界的主要城市接连不断地召开、一系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报刊杂志的相继推出,则是这种“复兴”的主要标志。正是在这“复兴”的过程中,原先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又获得了新的发展,甚至还涌现了一些新的派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