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今中外值得借鉴的城市排水系统

盘点古今中外值得借鉴的城市排水系统

核心提示:一场大雨暴露了北京地下排水设施的短板。如何疏通这座城市的下水道是一道难题,但一定不是无解。本文盘点了古今中外可以极具特色的城市排水案例,或许值得借鉴。

一场大雨暴露了北京地下排水设施的短板。如何疏通这座城市的下水道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盘点了古今中外可以极具特色的城市排水案例,或许值得借鉴。

·国外篇

巴黎:下水道成旅游景点

近代下水道的雏形脱胎于法国巴黎。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陆续有外国元首前来参观,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现在每年有十多万人来参观学习。

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

经过不断完善,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还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雨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

巴黎有1300多名专业工人来维护下水道,包括清扫坑道、修理管道,寻找、抢救掉进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方式灭鼠,监管净化站等,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各类遗失物品,包括犯罪凶器和人们不小心掉落在排水道里的贵重物品。据说,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这类求助电话,而寻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

伦敦:改造排水系统始于防霍乱

早在1700年,伦敦城市的排水系统极其糟糕。一英尺多深的明渠中塞满了灰烬、动物尸体,甚至粪便。糟糕的排污系统将街道变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

1842年,为了改善地下水道,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委员会。

1856年,一位叫做巴瑟杰的人承担设计伦敦新的排水系统的任务。他计划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巴瑟杰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地下排水系统全长160公里,位于地下3米的深处,需挖掘350万吨土,但这个计划连续5次被否决。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的臭味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伦敦市政当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同意了巴瑟杰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方案。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1865年工程完工,实际长度超过设计方案,全长达到1700公里以上,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不少人担心地下被挖空的伦敦会不会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强度水泥,用这种水泥制造了3.8亿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

由于将污水与地下水隔开,伦敦下水道改造意外地解决了导致霍乱的水源问题。从此以后,伦敦再也没有发生过霍乱。

东京:制定《下水道法》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除了地震以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台风和夹裹而来的大雨。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的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却因为下水道系统的落后而饱受城市内涝之苦,一到暴雨季节,道路上水漫金山,地铁站变成水帘洞;再加上大量生活污水、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人在食用受污染鱼类后引发了水俣病、骨痛病等,公共水体污染成为社会关注重点。

为了解决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协会”,主旨是对下水道系统作全面评估,统一下水道建设以及排污标准,将老化的管道更新换代。1970年,日本召开“公害国会”,会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确规定了下水道建设目的,并决定每年投入大量国家预算用作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建设及运营。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东京下水道的每一个检查井都有一个8位数编号,知道编号就能便于维修人员迅速定位。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向市民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罗马:2500年后仍在使用

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暴雨造成的洪流从罗马城排出。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

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洁下水道时,曾乘坐一叶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历了一遍,足见下水道是多么宽敞。

新加坡:人行道上有很多沟沟盖盖用来排水

新加坡地处赤道,年平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一年里11月到次年1月间是雨季,几乎天天下雨。非雨季的时候,雨水也是不缺的。总的来说,新加坡很少出现被水淹的情况,这主要归功于它先进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之初,每起一座楼,每建一个街区,最大容量的排水系统一定是计划在前的,这是它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的结果。

刚到新加坡的游客,行走在这个城市国家的人行道上,会发现有很多沟沟盖盖,这些都是用来排水的。这样的排水渠遍布新加坡,足以应付正常雨量下新加坡城市的排水情况。

但是,最近两年,新加坡本地降水量已经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都有一次特大暴雨袭击造成城市局部淹水的情况。新加坡公用事业发展局在这场水患出现后,及时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了水道和水沟检查,咨询专家寻找解决方案,提出了新的治水工程,比如排除水道堵塞,扩充现有路边水沟的容水量,或把马路垫高,以更好地疏导流水。

日内瓦:分管道处理 污水不会阻塞雨水管道

早在公元17世纪,瑞士日内瓦就已经出现了结构简单、暴露在道路表面的排水管道,今天在日内瓦老城仍然能看到这些古老的排水道。从1860年开始,下水道已经被看作是公共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建造者开始按照当时的需要建造地下排水系统。在二战之后,日内瓦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诞生了很多卫星城市。在这一时期,日内瓦制定了用水和水处理法律,并开始落实有规划的下水管道系统。今天的日内瓦地下排水系统主要就修建于这一时期。

在日内瓦,日常生活污水和雨水是通过不同的管道进行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单独的管道流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净化处理,而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后就流入湖水或其他自然水体。污水和雨水流入不同的管道,含有大量油污的厨房污水不会流入雨水管道并堵塞管道,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大规模降水时造成的城市洪涝现象。

日内瓦的地势比较高,被汝拉山、阿尔卑斯山环抱,城市又被莱蒙湖一分为二。山水之间的地形让这座城市有着十分丰富的降水,不过降水持续的时间通常不长,强度也不算太大。城市里井盖和下水口密布,再加上老城古老的下水道至今仍能发挥作用,因此日内瓦的地下排水系统基本可以应对排水的需要,几乎很少发生城市里的洪涝现象。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