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立南海基地,走出第一岛链,国家作了大量工作,使美济礁的经营有了很大的进步,前年、去年我军都在南海进行了专门的演习,对维护领土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前年演习时美国和东南亚各国也都叫得很响,认为中国人真能打来了,对大家构成了威胁,可一旦常规化也就没事了,认为中国是例行演习。这就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军事上要敢于出手,让有野心的人知道我们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美国人之所以不敢跟我们叫板,不敢发动对华更大的遏制,也是知道我们这些年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增强。
日本同样是中美之间博弈的一颗棋子。冲绳普天间机场搬迁就是个例子,鸠山由纪夫不同意,美国就反复施压,所以鸠山只能下台。菅直人上台要首访中国,参加世博日本馆馆日,美国直接施压,菅直人只好让鸠山做代表。就日本本身而言,跟美国也是离心离德的,因为日美之间有广岛和长崎的阴影,有1985年9月“广场协议”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日美之间的深层矛盾依然存在。
应该说日、韩都是美国在东北亚的棋子,而东北亚的形势发展又正好与美国的意愿相反。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日韩三家出资建立了东北亚货币基金,采用了本国货币结算方法,直接挑战了美元在贸易流通领域的统治地位。由于我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加大注资获得了更多的股权,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遏制,从某种程度上看初步改变了世界金融秩序,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不希望在亚太出现中、日、韩协作和“10+3”局面,要尽可能地压日本。总的来看,美国怕日本和中国走得更近,两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大国联手可能直接威胁美元的统治地位。美国也怕中国和俄国走得更近,一个经济上的大国,一个军事上的大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将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美国要当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就必然把破坏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作为重返亚太的重点。天安舰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美国保留了对韩国军队的指挥权。不管是天安舰事件,还是钓鱼岛事件,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围绕着西太平洋的“乱”,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对手,在战术上必须重视对手。在战略上我们要看清美国正外于衰落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都存在着力不从心的局面,“巧实力外交”是美国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策,因为,美国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的理念,这就必然会使其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局面。而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在国际上采取的正义立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所做出的贡献,使我们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和认同。在战术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配地位和作用,在博弈中要找准矛盾的关节点和要害。
在南海问题上,我们要把它细化,维护领土主权不但要在外交上宣示主权,更要在实际行动上进取,突破现有被动局面。我们可利用已取得的深海开采技术,在争议小的地区单独开发,或与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合作开发,对争议较大的地区可采取联合开发的策略。在军事上,要保障开发生产的正常进行,尽可能地“挤”在南海开发区里,要加强南海中转站和基地的建设,为经济开发提供保障。
在战略上,我们和美国之间还应该维护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能打破,这样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有利于多极世界格局的实现。我们对东盟各国要有区别地进行战略合作,缅甸、老挝、泰国与我们切身利益关系较大,应加大投入,对其它东盟国家可根据其地缘战略位置、经济科技能力进行合作。日本与我们在经济上已形成互相依存关系,加强互惠合作对我们有利。我们与俄罗斯加强战略协作,更有利于全球战略格局的调整和变化。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维护地区稳定,有利于我们总体战略的实现。我们的总体战略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要和平发展,所以,我们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去分析研判战略形势和应采取的对策。
只要这个地区维护了稳定,它对我们国家的太平洋战略,甚至于走出太平洋,将是关键的一步,否则走不出去。真正要走出去,就要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维护海洋权益。看矛盾是不是本质性的,我们应该利用什么,抓住什么软肋,这是我们研究中日关系要注意的。我认为这次钓鱼岛事件对于我们是机遇,而不是损失。钓鱼岛是日本占领的地方,竹岛是韩国人占领的,北方四岛是俄罗斯占领的,我们始终没占领钓鱼岛。可是今天你撞了我的船,给了我一条理由,钓鱼岛是我的,不是你的,我们要进行巡逻,要常态化。能不能像有些日本学者提出的,建立一个超国家范围、对钓鱼岛进行历史研究的委员会,通过调查,最后公平合理地解决钓鱼岛问题。我认为这样的调查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只要是公正地、认真地去调查,我们肯定会获胜的。因为现在那么多的材料都证明,钓鱼岛是我们的。
王鸿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太各国进行了战略调整,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地区格局也为之生变。前面几位专家重点分析了这种格局变动和各国战略调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想就本次讨论的核心议题“西太平洋未来发展趋势”这一主题,重点强调一下其他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其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西太地区一体化整合的核心议题正在发生变化。从地区一体化进程来看,近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标志着地区整合进程正进入新的阶段。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和共同经营,中国同日本、韩国、东盟国家的经济相互依赖也日益加深。尤其是今年以来,以东盟为核心,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内的五个自贸区同时启动,标志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深入。单从经济视角看,地区一体化顺利推进,其走向也基本符合中国的战略规划和战略预期。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些经济纠纷被放大了;在新形势下,政治猜忌对经济合作的牵制作用也在加大。比如,近年中国同日本、东盟部分国家在海洋权益等问题上发生了不少的摩擦和纠纷。一方面,这些问题确实昭示了中国同美国和其他地区邻国之间缺乏安全互信这一深层问题,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些问题的集中涌现,也标志着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整合的主题,正在从推进经济合作向建立战略信任这一深层次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