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道路的展望(2)

陈昕: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道路的展望(2)

黄仁伟:中国政治体制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中国的政治体制保证其发展道路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抵御“休克疗法”、防止中国走上“颜色革命”的颠覆道路,确保“渐进式”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转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科学发展、结构转型”,中国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和规律性。从“包产到户”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开放性;从“四个特区”到“全面开放、内外统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中国现代化范式的内涵越来越深刻、外延越来越广阔。与此相反,1990年代采用“休克疗法”和2000年后实行“颜色革命”的转型国家先后陷入巨大困境。于是,各国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把眼光转向中国,开始学习和概括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经验和特征,即“适合国情、趋利避害、稳步推进”。

解答中国发展道路不会崩溃之谜,在于理解其政治体制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它能够有效地动员和组织13亿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对中国的现代化目标作出长远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能够在内外危机发生时表现出高度灵活性,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就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天然联系。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联系更体现为人民享有空前的自由度和参与度,几乎所有重大改革和发展路径都首先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最近十年来,中国的舆论监督机制、民众参与机制、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机制、共产党党内民主和多党合作机制、各部门及地区间协调机制等制度建设,都有了长足发展。这种政治动员和组织能力把中国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也吸收代表各种不同利益的观点和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这就是30多年来,中国在总体上没有发生发展战略失误的根本原因。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民主政治框架正在初步确定。

中国政治制度的有效性还在于这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西方的两党制是一种“横向民主”,大量资源被浪费在轮流执政的选举竞争中;而中国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纵向民主,不会因党派争斗、政治作秀而浪费资源,并符合中国政治文化对于和谐稳定的价值追求。西方政治制度所反映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正在成为其不可克服的政治痼疾。在金融危机后,诸多西方领导人在党派政治束缚下对体制改革和利益调整束手无策,纷纷感叹“在中国政治体制下就不会发生这类事情”。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在比较西方大国领导人的政治困境和中国领导人所显示的政治自信后指出,信奉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奋力挣扎,中国却取得罕见的“成功”。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西方学者开始以全新目光重新审视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纷纷给中国的危机反应能力打出高分。

“中国崩溃论”者们根本不相信中国可以找到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更不相信中国的政治体制能够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好地应对危机和挑战。如果他们承认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不仅是承认各国发展道路的多元性,更在于这条道路撼动了各国精英的政治视角,挑战西方制度的道德制高点。然而,“中国崩溃论”毕竟在事实面前崩溃了,“历史终结论”在中国道路面前终结了。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

张维为:中国模式的成功及其前景

一、中国模式取得了成功。中国模式的成功在国际比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带来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高速增长。如果以脱贫的人数为指标,中国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总和,因为世界上70%的脱贫是在中国实现的。如果以经济发展为指标,中国的成就超过所有转型经济国家的总和,因为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加了18倍,而转型经济国家总体上为1倍左右;如果以赶超发达国家为参照系,中国已经形成了3亿人口左右的“准发达国家”板块。更重要的是这个巨大的“准发达国家”板块与一个更大的“新兴经济体”板块之间已经形成了高度良性互动的关系,推动着整个中国迅速崛起。

二、中国的成功来之不易。这一点通过国际比较才能看得更为清楚。西方大国的崛起过程都伴随着社会利益调整带来的各种问题,甚至剧烈动荡和战争,相比之下,西方当时解决各种问题比今天的中国要容易得多。以英国为例,英国崛起时,本土人口才一千多万,但它已经拥有比自己领土大几十倍的殖民地,它可以把自己的严峻问题统统“出口”到外部世界,它把罪犯“出口”到澳大利亚,把失业者“出口”到非洲,把持不同政见者“出口”到美洲,贫富差距比中国大几十倍都没有关系,因为当时连奴隶制都是合法的;而今天的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只能在自己内部消化伴随着国家崛起带来的各种问题。但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虽然面临各种挑战,中国总体的成功是确切的,中国也有能力应对自己崛起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三、中国模式前景乐观。中国已经基本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道路,或者叫中国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形成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这个模式奠定了中国崛起的基础。在社会建设方面,中国推动的是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个路径还在摸索之中,但思路正确,前景看好。另外,中国已经建立了覆盖13亿人的基本医保制度;中国的住房自有率也一举超过所有发达国家,而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经历过如此之快的财富增长。在政治领域,我们的“选拔+某种形式的选举”的制度创新,虽然还在完善之中,但已经不怕和西方仅仅依赖选举的政治模式竞争;我们一系列五年计划的成功制定和执行,以及这个过程所展现的决策民主的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西方模式还难以企及。

在未来的改革中,我们最需防范的是政治浪漫主义。政治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顾西方模式全面走下坡的事实,处处以西方为马首是瞻,不停地呼唤激进变革。我在苏联解体前访问过苏联,在南斯拉夫解体前访问过南斯拉夫,我在近著《中国触动》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我提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像人生,关键的几步不能走错,走错就要伤筋动骨甚至全盘皆输。当时这两国的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都被西方的民主话语忽悠了,结果就酿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经济崩溃,国家解体。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其总体成功令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望尘莫及,西方国家本身也受到强烈震撼。中国模式形成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之中,它不会走向崩溃,只会进一步完善而走向更大的辉煌。

(作者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春秋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