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川:三农问题与国家前途(3)

牧川:三农问题与国家前途(3)

三、三农问题关键所在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少、水资源紧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农村贫困,这决定了中国不能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超大规模的农场经营模式,也不能采取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补贴,从而维持小农户高收入、高价格的做法。中国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这一点已经是体制内外许多人的共识。

1、土地的集中是必然趋势,怎么集中?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会脱离土地和农业,这是大势所趋。新一代的80后、90后、00后农村青年大部分已经不会种地,不愿意搞农业,他们大部分都会离开土地。不过虽然他们会离开土地,但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不会进入城市。中国的人口规模和资源紧张状况,决定了中国无法像美国那样将98.2%的人口留在城市。仍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留在农村。不过不管怎么说,土地的进一步集中是必然趋势。未来10年,等到平均年龄57岁的农业劳动力退役之后,土地的经营制度将大变。不是主动的变,就是被动的变。

土地的集中,有可能是在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承包给种田大户;也可能是在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基础上组建起农民合作社;也可能是废除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行土地的集体经营使用,类似建国初的人民公社,然后按照各个集体中农民的人数来分配收益。这几种生产方式都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在土地集中的基础上,由农村合作社、集体公社、或者种田大户采取先进的节水、节肥、高产、生态、环保的科学技术来经营土地和农业,这也是一大趋势。

不过,也可能出现另外一个趋势,那就是土地的私有化。土地通过买卖集中到少数人或者外资手中,目前很多媒体、学者、官员都在鼓励这种方式。虽然土地私有化为我国宪法所不容,但是当土地非法流转、非法买卖达到一定规模,制造出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的时候,要用法律手段去解决此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于他们将会有足够的体制内外、国内外资源,逼迫政府和公众,修改宪法、法律。

2、科学种田和农业基本设施建设

在土地集中的基础上,由农村合作社、集体公社、或者种田大户采取先进的节水、节肥、高产、生态、环保的科学技术来经营土地和农业,这也是一大趋势。当然,从农民的收益角度来讲,在确保技术支撑的条件下,农村合作社、集体公社的组织方式更符合农民的利益,私营资本为主导的种田大户还是会与农民争利。

中国要解决粮食和农业问题,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的作用将愈来愈显著。将沙漠改为绿洲,将贫瘠的土地改造成为高产田,将高产田改成超高产田或者高质量的有机农业田,重点用于种植粮食、油料作物。中国的粮油自给率仅有80%,粮油作物种多了可以出口,可以储存,可以用于粮食外交。蔬菜瓜果作物的种植,则不能太多,过剩了,菜贱伤农。

当前社会,农民没有资金、没有技术,难以获得先进的技术,难以进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但是在土地集中之后,农民可以与一些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国家也可以给予政策扶持,在税收、贷款、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

最近这些年,由于农村组织的涣散,一些地区的农田基本建设已经荒废。在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组织村集体参与建设,绕开包工头,避免大多数利益为包工头所得。农民亲自给自己干活,不仅重视质量,也便于以后的维护。

另外,国内的科研机构和院所也应该予以整合。2010年至今的转基因大讨论,暴露了我国科研机构、科研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内农业的科研机构、院所太过分散、实力太小,重复低水平的研究。科研机构和中国农业、农民一样,也是一盘散沙,很容易就被跨国公司所分化瓦解,成为跨国公司的工具。

我们应该将科研机构和院所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做于国于民有利的研究。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避免大而化之的空泛的研究,科学研究应能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让科研院所真正根据中国国情、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情况来进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实践。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