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振:别让“张居正的感慨”生在当下(2)

张保振:别让“张居正的感慨”生在当下(2)

当然,这一切所为,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既得利益受损,一定会有流言飞来,一定会有暗箭穿来。这正如一句著名的格言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被推翻的”。(列宁语,见《列宁全集》第 15卷第 13页)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死。尽管人死了,但他仍被弹劾,并尽夺官阶。

张居正的感慨,道出了执法之难。难就难在,执法者本人不仅要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而且立法者本人也要以法为天,循法而行,决不能让法留有“缺口”,决不能让法去走“小路”,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变为“在法律面前,有所取舍”。

张居正的感慨,讲出了听言之难。难就难在,有的听者,貌似听,实没听:让所提之“言”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走一次过场;有的听者,看似真听,实则伪听: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让你所提之“言”,空转一圈。

张居正的感慨,距今有 400多年了。400多年,沧海桑田,但他的感慨,不时仍会让人有所感慨。

这种感慨,就是执法靠顶真。不能说归说,做归做,使法为情束,制度走形。毕竟,法者,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也。法外索平,永远无平。只有让法大行无阻碍,才能使行之有序,立之有道,和谐顿生,效率上行。

这种感慨,就是做人靠诚信。不能只摆姿势,方便“上镜”;只去化妆,利于“增光”。须知,人言,皆有可取之处。有“可 取”,要“真 取”。真 取 就 要“效”。“效者,为之法也。”(《墨子 小取》)这不仅是对言者的一种尊重,也是做人应有的风度,更是事业成就的基础。毕竟,“昆山积琼玉,广厦构众材”。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4岁的张居正曾写了一个奏疏:《论时政疏》。在这个奏疏中,他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臃肿痿痹”之五病,并阐述了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他认为:“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也许,后来他“两难”的感慨,正是在实践自己这个政治抱负中产生的吧。相信,这种感慨,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的发展,文明的提高,最终会慢慢减少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