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中海油和中石油要有国家的全局观念,搞一些大型的勘探平台,形成海上浮动国土。我们对领土的概念需要扩展,现在领土的内涵外延都在加大,不光是固有领土,包括海上勘探平台,以及联合国给的资源科考区都是我们的海外国土。甚至海上航线,也是我们的海上安全利益。如果在南海建立一些勘探平台,挂上五星红旗,整个南海的局面会大不一样。现在南海1000多口油井没有一个是中国的,最近有了一个勘探981号,这是非常好的开端。不必在乎981号能不能打出油来,它往那里一立,就是中国主权的体现。南海要是有几十个这样的大型平台,局面将会大大改观。现在国家要拉动内需,4万亿元全部投在陆地上,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为什么不往海上投一部分?拿出一些资金,建几个大的勘探平台,既能打出石油,又能体现主权,名利双收。
另外,要开发西沙、南沙的旅游资源。世界闻名的马尔代夫旅游胜地,就是在岛礁上搭建高脚屋,从上面可以看见海底,非常漂亮。我们把西沙、南沙变成国际旅游胜地,谁也没话说。不是让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吗?这就是国际公共产品,但主权是我的。这也是中国智慧的一个表现。如果现在条件不具备,不能建造高脚屋,就用船。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我们可以把已经报废的或即将报废的大邮轮停靠在西沙、南沙,变成海上豪华浮动宾馆,这不也解决了淡水和居住的问题?如果这个也做不到,就用大邮轮拉上一些国际友人,拉上两岸三地的人到那片海域转一圈,不也是主权宣示吗?
第六是舆论存在,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是南海问题最大的受害国,南沙群岛53个岛礁被人占了44个,可是现在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所以,应该尽快发布一个南海白皮书,把主权归我的证据都公布出来。国际法明确规定,一个岛屿的归属要具备四大要素:谁最先发现,谁最先命名,谁最先管辖,国际上是否予以承认。最先发现方面,中国有历史记载,早在汉朝志上就有“千里长沙”的字句。最先命名方面,中国在1932年、1935年,先后对南海的132个岛礁给予命名。实施管辖方面,抗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中国有高级官员去南海巡视,这个人就是林则徐的后代。国际认可方面,从统计数据来看,国际社会有200多个权威百科全书和地图,都把南海南沙划入中国的疆土之内。所以,我们有充足的把握和依据,证明南海是中国的领土。把所有的证据都公布出来,包括当初越南怎么说的,菲律宾怎么说的,美国大百科全书怎么写的,地图怎么画的,日本战败后有关国际条约怎么规定的,都公布出来,占领舆论阵地和法律阵地。
原来我们有个很好的外交传统,发生了重大事件,就举行专场记者会申明立场。现在黄岩岛、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有关表态是在每周的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散见在一些新闻阐述中。为什么不能集中起来,举行钓鱼岛问题中外记者会,把我们所有的证据全都公布出来?
另外,这次钓鱼岛争端,我还提出,要抢占冠名权,我们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就冠名为“钓鱼岛”号。
玛雅:最近韩国和日本的岛屿争端也在升温,韩国要建造第二艘“独岛”号大型水面舰艇,捍卫主权。
罗援:抢占先机之利,就能有一个品牌效应。中国第一艘航母服役,世界各大媒体都会争相报道:中国航空母舰“钓鱼岛”号服役。那世界就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现在美国、日本要求我们军事透明,加强对外军事开放,我们就让“钓鱼岛”号到世界各国友好访问,你要接受,就是我的“钓鱼岛”号。这是在和他们斗智斗勇。
玛雅:斗智斗勇不斗气。
罗援:对。客观讲,现在用武力彻底收复东海、南海,条件还不成熟。这毕竟是一种实力的较量,而且有一个大的国际背景。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智者胜,现在就是要斗智斗勇。首先要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坚定意志,同时要有很多谋略。
北京有位企业家提出,要在南海建一些中华海葬陵园,在那里抛撒骨灰,在岛礁上立碑,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人葬身于此。这是很智慧的想法。这就是我们的祖坟啊,按照东方的传统文化,你不能挖人家的祖坟呀。到清明节我们去扫墓,这就体现了主权。所以,除了坚定的意志,还要拿出一些可以操作的建议。现在很多网友有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但是忧国忧民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光发牢骚,要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哪怕这些建议不太成熟。
我们还应该发行宣传小册子,到各国使领馆发,到联合国发,这样来造舆论。中国现在似乎变得很疏离,成了众矢之的,这不行。我们要抢占舆论制高点,抢占法律制高点,夺回东海、南海问题的话语权。中央说要提升软实力,这些都是软实力,包括战略制定、对外舆论导向,以及一些抢占先机的手段,都是软实力。总之,在东海、南海问题上,我们现在过于被动,穷于应对。就像下棋,人家走一步,我们跟一步。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设置一些议题,多下先手棋,让他跟我们走。比如钓鱼岛,现在老是我们的人被别人抓,既然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为什么不去拘捕他们的违法分子?所以,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变疲于应对为下先手棋,主动设置议题,这是一个大的战略上的思考。
在家门口打仗,我们谁也不怕
玛雅:日本一向是依仗美国之势行事,解决中日争端的关键其实在美国,正所谓“功夫在岛外”。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需要“巧博弈”,比如,中俄韩都与日本有岛屿争端,中国应该有效利用这种“三对一”的局面,不仅逼迫日本,也给美国出难题。美国有意在中日之间搅浑水,但却不愿意在日韩之间趟浑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