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十六大所提经济指标超前完成,社会指标倒退(2)

陆学艺:十六大所提经济指标超前完成,社会指标倒退(2)

二、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推进社会建设

我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像全面小康一样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理想。怎么来实现?要通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来实现,所以,我认为下一步的战略任务应该是加强和推进社会建设。

(一)关于新时期战略任务有三种主张

新时期,在经济社会不协调、不平衡的情况下,我们下一步的战略任务到底是什么?现在有三种主张。

第一种主张,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抓经济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了,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中西部第一线领导干部大多是这种主张。全国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多美元了,中西部现在有的地区2000美元都不到,有些县市连工资开支都很难维持,就是这样的情况。这是个别地方,但总体来说,全国应该怎么办?

第二种主张,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政治建设。这种主张在北京的干部里面也比较多。第三种主张,下一步的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应该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这种主张认为抓紧搞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通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二)把社会建设作为新时期战略任务的四点理由

我认为,下一步应该像中央2004年提出来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2006年,中央召开专门会议,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后来十七大还专门讲了,要抓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且十七大修改党章,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由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改成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国主要是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叫“三位一体”,到十七大修改党章后,加进了社会建设,变成“四位一体”。所以,我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像全面小康一样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理想。怎么来实现?要通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来实现,所以,我认为下一步的战略任务应该是加强和推进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作为下一步战略任务,至少有四点理由。

第一,加强社会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小康是2002年十六大提出来的目标,后来统计局和有关方面制定了六大类23个指标,现在看这六大类指标里面,经济指标实现得最快、最好。2002年提出来目标,2004年、2005年制定出标准,现在每年都有监测指标,每年统计局的课题组都在统计监测各地各部门的建设进展情况。

这六大类里面最好的是经济指标,2011年公布的2010年数据,全面小康已经达到80.1%了,比2002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时间过半,任务完成也过半,这是很好的。但是仔细去看一看公布的数字,比如小康监测的蓝皮书里的数据,2020年的目标人均GDP是达到31400元,2011年的GDP从数据上看已经超过33000元,但是扣除物价指数,还是以2000年的物价指数测算,我们现在是27600元,每年增加2000元,到2013年就可以实现全面小康,按不变价格计算,达到 31400元都没问题。

但是再往下看关于民生类、文教类的指标就不容乐观了。特别是有几个指标,不光是没有达到,而且有的是倒退的。社会和谐和民主法制类一共七个指标,其中指标是倒退的。2000年的时候城乡差距已经达到了99.8%,就是1:2.6,但是2010年倒退为70.3%,说明这几年城乡差距是扩大了;同时基尼系数也是扩大的,基尼系数2000年已经完成了98.6%,到了2010年倒退为79.8%;社会安全指数2000年当时的标准已经达到了,2010年倒退为95.6%。文教这个大类里面三个指标,2010年实现的程度只有68%。这几大类都可以归为社会指标,经济指标超前完成,社会指标不光是没有完成,有几个指标还是倒退的。如果我们不抓紧搞社会建设,不改善民生等等,全面小康的目标很难达到。

第二,加强社会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讲了十几年,原来讲的是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要扩大内需。朱镕基当副总理的时候就讲,1995年、1996年的时候再讲,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内需就是扩大不上去。扩大内需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光经济结构里面调整是调整不了的。现在全国600多种主要产品90%都是过剩的,在这里怎么调都不行。应该调整社会结构。人口统计里面城市人口超过50%了,但是其中有2亿多是农民工,他的身份还是农民。

我们现在说已经现代化了,其实是工业化了,现代化还没有实现,因为真正的农民还有70%,2亿多农民工的身份证还是农民,所以他赚的钱不像我们那样敢花,他回去要造房子,娶媳妇,或者是给儿子造房子,钱是不敢花的,还是农民的消费。现在三个农民的消费还顶不上一个城里人,占70%的农民的消费只占30%的城里人的1/3。你算算这个比例,怎么扩大得了内需。有户口的城市居民家电都有了,手机都有了,房子也买不起。不调整社会结构是行不通的,要调整城乡比例,要调整农业、非农业比例,把人口结构其他的社会结构调整过来。所以,现在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得搞社会建设,而要调整社会结构必须通过社会建设来实现。

第三,加强社会建设是为了化解现在已经产生的众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并从源头上防治和减少社会矛盾。关于社会矛盾,中央文件上讲,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认为,现在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经济这条腿太长,社会这条腿太短,整个发展是畸形的。经济这条腿太长,这是相比较而言,经济还要发展。社会这条腿太短,我们这几年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不够,包括关于这方面的投入也不够。

现在社会矛盾突出,比如说“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讲了多少年了,就是没解决。这个问题牵扯到千家万户,就是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不够的问题。现在我们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要是不从这上面解决,光从经济上投资,越投资压力越大。上次的四万亿投资,你去看看投给民生的有多少,投给社会建设的有多少,投给社会管理的有多少。所以说选择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也是减少社会矛盾,要从源头上化解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四,加强社会建设。改革社会体制是为下一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建设,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从历史的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是先搞政治体制改革,而是要先搞社会体制改革,先搞社会建设,先搞社会民主化再搞政治民主化。我觉得中国应优先进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把社会民生问题解决好,比如说现在发展社会组织,群众在民间组织中,受到锻炼,先搞社会民主,再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总之,下一步需要把社会建设作为重点。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