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九问(3)

党国英: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九问(3)

第三个问题是法治精神,“我可以输掉官司,但我一定要打官司,并遵守判决”。我们中国有没有这样的意识?还没有。这种机制的前提是司法公正。社会不稳定给我三个启示,我们要服从、要妥协、要守法。但这三个要素都对制度有一定的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要解决中国社会稳定的问题、农村稳定的问题。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但是这个改革,第一个成本比较高而且风险比较大,后面这两个改革的成本低,风险小。要是让我排个序,守法风险最小、其次是妥协,再次是服从。说到农村稳定,我们讲农村不稳定的程度是与经济发达的程度成正比的。比如,佛山一个农村社区能雇佣100个保安,假设一个保安每年的工资5万块钱,那么仅保安这一项一年就500万。

九、农村发展和民主政治是什么关系?

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民主是一个需求问题,不是一个素质问题。这个网上有很多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作为学者,我们分析问题一定要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很多学者经常把私人领域内个人反对侵权的行为叫做“民主政治”。古代就有这个情况,在普鲁士王国的时候,有一故事,是说平民的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国王进了就侵权。这叫民主吗?这如果是民主,那我们的民主早就有了。民主政治一定是特殊的权利结构,这个特殊的权利结构的要点是公共领域依靠竞争关系建立起来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公共选择制度。一定是竞争,不竞争我们不知道谁是多数谁是少数。我们通过唱票知道谁是多数谁是少数,然后我们少数服从多数。我们强调的是在公共领域,那在私人领域,这个少数服从多数行不行?不行。比如一个单元12户人家,其中11户人家开了个会,决定把第12家的财产分了,少数服从多数,这样是不行的。“民主政治”一定是在公共领域内的。我们国家现在的问题是公共领域权利过于扩张,把私人领域侵犯人的权利,人家做一个反抗,官方做一个协调,我们以为就是民主。这是极大的误解,是没有概念的表现。这个问题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里非常突出,这些领域里的学者总是要搞创新,搞发明。一争论起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没有统一的语言。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民主政治是公共领域的事情。这样的民主政治是需求问题不是素质问题。我们的传统社会不需要这样的政治。因为宗法关系在解决公共领域的问题是成本要低。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民主主要靠宗法关系维持,公共支出依靠乡绅的捐助和宗教的劝慰。就是你要上香、建祠堂什么的。而仲裁、内部纠纷的处置可以仰赖各地乡绅。这样的成本很低。这种社会谁多数谁少数不需要公开竞争,“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我们就知道谁是多数谁是少数,还要什么民主政治,投票是有成本的。所以我说传统社会是不需要民主政治的。所以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民众参与投票的热情和经济发达成正比,贫困的社会不需要强力推动民主政治。我是从经济学的思维来看的。在传统社会,一致同意事实上是公共事物决策的通行原则。我们现在社会要一致同意非常困难,当然传统社会的一致同意并不是说是真正的和谐,因为居民通常以牺牲自由来同意,这种同意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上,这是传统社会的特点。那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民主政治,传统乡村社会不需要,当一个社会需要民主政治的时候,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城市社会。

此文是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讲座记录稿,略有修改,后发表于《中国经济观察》201201期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