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考察全球货币体系的最新变化,发现各国央行依靠降息和宽松货币政策,展开一轮竞争性货币贬值游戏风潮。9月份以来,美联储QE3、殴央行OMT、日本和英国央行的跟随货币宽松,亚洲和新兴市场一些央行也采取同样的跟随采取行动。
原因在于,据说货币贬值可以提高贬值国经济竞争力。而这种传说中的经济竞争力,来源于货币贬值(汇率)可以让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而产品价格下降可以带来的销售和“销售能力”的提高。也即微观企业放弃以质量、科技和创新的竞争,取而代之的是依靠央行以压低货币价格进行全球竞争。
这种虚构的短期企业产品价格优势,必然会以微观企业损失长期竞争力优势为代价。这种谬见破坏性极大。货币贬值竞赛游戏的危险性,至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邻为壑的货币战趋向;二是,眼前短期利益所得危害长期经济增长前景。
可怕的是,这种异端邪说得到了现实的支持。它所表明的是,人类开始集体性堕落,各国央行开始采用“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市场的手段进行国际市场竞争。这种危险的贬值游戏,势必将人类带入看不见光明黑暗隧道之中。这种趋势,表明全球货币体系正在走入一个穷途末路的危险局面。
二战之后,人类开始第一个全球性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全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对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和关键的作用。其本质是,美元作为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角色,加速了世界贸易进程。但这又是一个天然而又无法弥补的缺陷。好景自然不会长。
美元的堕落。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单方面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彻底脱离了黄金,货币金本位制也彻底蜕变为信用本位制。两者的区别是,金前者等同于商品货币;而后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前者有约束力、是一般等价物,后者仅是一种国家信用凭证,没有约束力。
世界普遍认为,美联储的连续QE是通过印钞刺激经济、转嫁危机。这种观点似是而非。首先,美元的堕落是始于格林斯潘时代,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以及“9.11”事件,让美联储用低息和放松货币政策刺激,外加金融去监管化,最终导致了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爆发。
其次,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美联储前两轮QE投放了2.3万亿美元。但2011年,美联储超额准备金账户又多出了1.5万亿美元,同时美国企业的现金储备超过了5000亿美元,两者合计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这种结果就表明了美联储实际向市场投放美元流动性不超过3000亿美元。美国M2与GDP之比仅0.83,也佐证了美联储没有滥印美元,或者说多印的美元又回到了美联储帐上。
第三,美联储的QE1和部分QE2是金融危机下,央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责行为,本身无可指责。而今年9月份,美联储再次推出被称为无限量版的QE3,却与上两轮不同,本轮QE3购买的对象不是国债而MBS。两者的区别是,国债是信用债、MBS是资产抵押债券。也就是说,不能简单认定QE3是美联储的一种印钞行为。或者说,QE3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更像是资产本位货币。
所有问题的焦点在于,全球货币体系是以美元这个主权货币充当了世界货币职能。而美元的堕落更早是在格林斯潘时代,如果查看美元指数可清晰显示这点。美元大幅度贬值开始于2002年,并非是QE之后。恰恰相反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呈现的是,见底回升态势。而且美元有反转趋势,这点不可不引起更深一层地思考。
笔者更倾向于这种思考,从更长的视角看,美元更早在1970年代开始衰落,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完成一个的大的因果关系轮回,美元堕落是因、金融危机是果。金融危机变成了美元的一个拐点,这意味着美元一个脆弱时代可能已经结束。至少,全球货币体系可能已经开始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欧元的诞生。欧元在1999年横空出世,代表了人类货币史上一场进步的力量。欧元与其说是一个人类的伟大发明或创造,不如说是一场人类的伟大实验或尝试。这是人类首次使用非主权国家货币,来替代主权区域国家统一货币。但遗憾的是,没有彻底或更好地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所谓体制问题就是,财政不能统一或没有有效监督问题;所谓机制问题是,吃“大锅饭”和“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三年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出现,恰是由这两个基本问题不能解决造成的。
希腊就是“劣币”和吃大锅饭者,而德国就是良币和大锅饭的提供者。中国人最明白吃大锅饭的结局。中国人都应该明白不解决这个问题结局是什么。因此,欧元前景难料。
日元是典型的货币操纵失败者。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日本不愿承受痛苦的调整,采用低息和宽松货币政策组合,来对抗经济的自然调整和市场强制纠错。日本用财政进行无效政府投资,央行展开配合行动,采用零利率还加不断向市场投放日元流动性,而且把这种错误坚持不懈地执行了20多年。完成了大政府主义反市场和反经济规律反复操作的典型案例。最终导致日本经济不仅失去20年,而且成为一个僵尸经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