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议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日媒期待带动中日关系

世界热议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日媒期待带动中日关系

核心提示:中国猜想

11月15日,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会见中外记者,世界媒体的镜头齐刷刷地聚焦在七名常委身上。连日来,世界媒体对中共新一届领导人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不仅详尽报道七常委的履历,还对他们将带给世界怎样的中国充满了期待与猜想。

细到每个常委的言行举止和个人风格,大到中国今后的内政外交政策走向。通过世界各大媒体的“北京连线”,这些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至全球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一些外国媒体,全力搜集新当选中共领导人往昔与自己国家交往的故事;一些外国媒体则更强烈表达了“借中国经济发展东风”的意愿。当然,还有少数外国媒体则表达了担忧,言语中充满悲观,而它们报道中国的基调一贯如此。

英媒详述新领导人履历

北京时间11月15日上午11时,伦敦当地时间凌晨3时,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频道准点开始直播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在等待领导人入场过程中,BBC主持人不时连线位于北京的学者和记者,并同在场专家一起对中国过去十年走过的道路和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解读。

领导人最终入场时间比原定时间晚了近50分钟,但BBC一直保持全程直播,耐心等待,其关切程度可见一斑。与此呼应的是,英国和爱尔兰境内最大的收费广播电视公司,英国天空电视台(SkyNews)新闻频道也在凌晨3时的滚动新闻中预告中共新一届领导人将同中外记者见面,并连线其前方记者解读中国过去30年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对中国目前所处的重要转型期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展望。Sky全程播放了见面情况和习近平讲话,并在结束后再次连线前方记者进行解读。

除两大电视媒体外,英国各大报刊、网站均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共新一届领导人产生情况,对领导人履历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对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道路各抒己见。

早已坦然接受“日不落帝国”辉煌逝去的英国媒体,在讨论中国未来发展时并没有带着“酸味”,而是着重分析了新一届领导人在打击贪腐、改善民生、转变经济结构等方面是否会采取较大改革力度,并对新一届领导人的履历和专业学术背景表现出浓厚兴趣。大多数英国网民则在评论和留言中对中国未来发展表达了良好祝愿,对新一届领导人抱有积极印象。

在BBC网站上,名叫“Edward”的网民留言说:“祝他们好运。我多次去过中国,对那里的发展感到惊奇,他们没有外来移民、家庭破碎、高税收和失业率的问题,西方应当停止批评中国,开始学学他们创造的奇迹。”

名为“Luddite1811”的网民留言说:“我祝福新一届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在下一个10年里走得更好。他们会遇到国内和国外的一些严峻挑战,我对他们会如何应对感到很有兴趣。毕竟五分之一的人口住在中国,我希望他们能够顺利找到解决办法。”

名为“Alan”的网民则留言说:“试想英国有13亿人口,人均收入是目前的二十分之一,在我们的民主体制下,我们的社会问题会比中国现在少吗?我觉得不会,而且会比中国多一百万倍!所以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我们的体制更优越,我觉得中国现在做得很好,希望这个国家一切顺利。”

此外,在英国《卫报》网站留言的网民“Matthewn”也称:“习近平看起来令人耳目一新,非常具有人格魅力。”

日媒期待带动停滞的中日关系   

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日本媒体就一直非常关注中共新一届领导体制启动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新总书记当天,日本时事社专稿报道了日本各界对中共新领导集体的期待。

日本媒体报道,许多曾经与习近平有过交流和接触的日本地方自治体领导人都回忆起对习近平的良好印象。

日本媒体称,日本静冈县与浙江省是友好关系,静冈县前知事石川谈及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的会见时说:“他品格高尚,平易近人,给人非常好的印象。”静冈县现任知事川胜平太也曾经与习近平有过会谈,谈起当时的情况,他非常愉快地表示,当时与习近平的会谈轻松而融洽,原定10分钟结果延长到1小时,并称“习近平笑声爽朗、亲切,让人很受感染”。

因日本“国有化”钓鱼岛,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日本媒体及各界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与中国改善关系已经成为即将到来的日本国会大选各党派选战难以回避的外交课题,而在日本媒体的街头调查中,许多日本老百姓都表示各政党如何改善日中关系是他们投票的关注点之一。

近段时间来,日本经济界和媒体频频出现期待中日关系缓和的表态和呼吁。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亮相后,这样的呼声和期望就更加强烈了。

由于习近平曾在福建省工作,而长崎县与福建省是友好关系,日本众议院议员、长崎县前知事金子原二郎对习近平印象非常良好,他对习近平发挥领导力充满期待。长崎县现任知事中村法道对于习近平担任中共新一届领导人表示“由衷地祝贺,同时期待中日友好交流”。

对于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以及十八大报告中的“国民收入翻番计划”,日本经济界寄予很高的期望。日本商工会议所的冈村正11月15日称,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非常重要。全日空副社长篠边修称,“这是一个机会,哪怕只是一点,也期待改善停滞中的日中关系。”全日空开辟的中国航线由于受到中日关系停滞的影响,来自中国的游客大为减少,全日空的经营业绩开始下滑。

澳媒盘点习近平的访澳故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新一届领导集体亮相,澳大利亚各大电视台11月15日均现场直播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主流大报《澳大利亚人》报第二天刊登了对7位常委的介绍。

澳大利亚媒体特别指出,7位常委全都访问过澳大利亚,同澳大利亚政府高级官员有过会面。特别是总书记习近平对澳大利亚十分了解,几乎访问过澳大利亚所有位于大陆的州和领地。习近平最近一次对澳大利亚的访问是在2010年6月,当时除首都堪培拉之外,他还访问了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和北方领土地区的达尔文。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在接受《澳大利亚人》报采访时说,习近平非常了解澳大利亚,这对发展两国关系特别是在制定政策方面非常有利。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已与中国密不可分,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来自中国的对铁矿石、煤炭等能源产品的强劲需求帮助澳大利亚顺利闯过全球金融危机的险滩,维持了经济增长。正因如此,澳大利亚各界特别关心中共新领导集体的经济政策。

新一届常委亮相之后,澳大利亚媒体纷纷预测,尽管中国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调低了经济增长速度,但中国经济仍将实现强劲的增长。《澳大利亚人》报的一篇评论说,几乎在澳大利亚所有的经济领域——不光是能源,也不光是留学生和旅游者——中国都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正在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再购买我们的铁矿石。远非如此。”

不久前,澳大利亚政府刚刚发布了《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明确提出澳大利亚未来的繁荣系于亚洲。中共新领导集体的亮相以及外界对他们继续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预期,有澳大利亚媒体敦促政府反思自己的对华政策,并且认为,对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机遇,澳大利亚在很多方面并未准备好。

澳大利亚媒体注意到,习近平2010年作为国家副主席访问澳大利亚时,曾提出深化能源资源战略合作、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合作、稳步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等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四点建议。有澳媒认为,澳大利亚政府对此重视不够。现在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这为澳大利亚提供了一个新机会。

《澳大利亚人》报亚太地区编辑罗万·卡利克说:“德国总理默尔克一年访问两次中国,澳大利亚总理起码应该一年访问一次吧。”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