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是政治任务更是公民义务

“美丽中国”:是政治任务更是公民义务

中国美丽吗?或壮丽或隽秀的大好河山、承袭千百年的文物古迹、广袤无垠的碧海蓝天……中国无疑是美丽的。

但是,中国的美丽正在受到环境污染的挑战。当蓝天越来越少,空气越来越浊,水污染越来越重,整个中国都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正式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

显然,未来中国的科学发展,不仅要繁荣,要昌盛,要和谐,还要美丽。

“美丽中国”需要公众参与

马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生态文明”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但相比而言概念比较抽象,“美丽中国”则更加可视化、更形象生动,它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对公众来讲,空气是否干净,食品是否安全,周围生活的环境是否优美,森林、湖泊、湿地、草原、海洋等国土资源能不能得到保护等,都会有切身感受。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生态面临巨大压力,虽然在生态建设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但在一些地区,草原还处于退化状态,森林覆盖率整体较低,大江大河的上游,也就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正在经历大规模水电开发等一系列的破坏。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使得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剧,自然资源消耗过度。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我们正处于建设工业文明的状态,如果想走西方发展工业化的老路,目前地球上的资源,尤其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探索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且实现生态文明,不可能仅靠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还需要依靠社会的广泛参与。公众的参与就需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公众知情并参与,才能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之美”应是全方位的

蒲红果(网络舆论研究人士)

提起“美丽中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秀美山川、浩瀚大漠和广袤大地。这是祖国的自然生态之美,是“美丽中国”应有之意。但这不是“美丽中国”内涵的全部。一些城市一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就建人造景观,这显然是对“美丽中国”的误解。生态文明不是狭隘地“建得漂亮”、“建得壮观”、“建得跟画一样”,而应该注重顺乎自然之规律,顺应自然之生态,保护自然之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不美丽”的地方仍然很多,如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等,但是这些“不美丽”都是发展中的“不美丽”,也只能通过发展逐步得以“美丽”起来。这些“不美丽”不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大的阻碍,只要各行各业各地都坚持“美丽中国”的理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前景必然美好。

在我眼中,“美丽中国”之“美”,应是全方位的。她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要有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有历史之美,也有现代之美;有进取之美,也有和谐之美。那才是一幅环境美好、人心舒畅、政治清明、良性发展、和谐共处的画卷。

人类的贪婪是环境恶化之源

彼得·赫尔福德(汕头大学美籍教授)

中国拥有一个国家所能拥有的一切东西。从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到广阔的海岸线。在这之间,有沙漠,有奔流入海的大河,有足够用以耕种的土地。这些土地被高效利用,养活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但“美丽中国”的概念在十八大提出后,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共产党提出了一种理念——中国的美丽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在物理景观上,空气、水和土地等都要美丽。

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美国中西部工业区的空气令人呼吸困难,能见度极低。匹兹堡是当时美国的钢铁之都,它的空气质量差到使人有时都无法从马路这边看到对面。1962年,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这本书中罗列了很多环境问题,许多人都觉得这本书催生了美国和世界环保运动。

环境不会污染自己本身,我们人类才是问题所在。我们的坏习惯、我们的腐败、我们的贪婪和我们的欲望导致了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地球的方式,是所有国家必须面对的挑战。美国花了20多年的时间,通过坚决执行和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美国还会继续这么做下去。中国生态环境的退化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并正在得到解决,但这不仅需要政府出力,更需要公众的意志和奉献。因为这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公民义务。

美国社会也存在对环境的焦虑

克里斯·杰尼克(外交学院美籍外教)

中国是一个拥有很多美丽景观的国家,但是中国确实有许多地区的自然美景遭到了工业发展的破坏。在北京,空气质量和工业污染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而且在中国其他地区的环境污染也严重地威胁着珍贵的水资源。中国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都会面临的典型问题,但我相信中国未来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并寻求发展模式的转变。

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暗示着中国的进步和中国经济的衡量标准将从量转向质。随着GDP增长放缓,当务之急是解决生活质量的问题,比如环境发展和环境状态会成为政府和公众衡量政策成败的越来越重要的标准。我把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美丽中国”的概念视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及在未来指导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

和中国一样,美国非常大而多样,也很美丽。总体上,美国的环境状况是稳定的,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制造业被指控污染了环境。最近由于飓风“桑迪”带来的破坏,也导致一些人猜测说,气候变化可能已经上升为困扰美国的首要问题之一。对于未来环境的焦虑,不仅体现在美国政治家和民间社会团体的言论和行动上,在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文化中,也有不少描述各种世界末日场景下的环境。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