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NN网站11月28日文章,原题:关于中国我们弄错了什么?
我们现在都知道谁将会领导两个对全球经济来说最重要的国家--之后4年的美国,和未来10年的中国。
待到奥巴马总统离任之时,中国的GDP将会超过美国,这一数据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但是现在GDP已经不再是中国领导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了,中国已经调整了自己的目光,打算在其他领域追上美国--创新。
在最近一次世界经济天津夏季达沃斯会谈上,当中国领导人提到要缩小在创新领域上的差距时,我被领导人的那种迫不及待所敲醒。我很清楚现在是美国应当花点心思的时候了,因为在中国,精神调动起来之后一般就会马上付诸行动。
不幸的是,就“创新力”而言,美国已在错误的问题上激动不已:我们抱怨说中国夺走了我们的工作机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还提到有4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这些对于这个国家未来的担忧将会聚集在美国的创新竞争力上,有些事物有可能引领这个国家的发展回到正轨。
问题是,这儿存在一种普遍的(或者说是错位的)观念,认为中国将会一直是一个只会模仿,不会创新的失败者。批评家固执地说中国的社会是过度的自上而下,而美国人的创新将会不断地从硅谷浮起。
但实际上,认为中国不能缩小创新的差距,未免太天真了,其次,奥巴马幕僚将会考虑美国确实应该从大洋对面学到一些东西。这可以从消除一些广泛流传的错误开始:
1.中国没有创新,只有盗版和模仿。
大多数创新是从模仿开始的;美国的崛起就是通过模仿东半球的发明。同时,许多中国的“山寨货”,比如阿里巴巴,腾讯或者新闻微博,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的同类服务。各自解决问题使其符合中国商业和客户的习惯,为新发明创造平台,鼓励他们推进国际市场。
2.中国创新的政策是自上而下由国家领导的,但太过头了---真正的创新都是来自民间的。
中国政府承诺要在2020年之前带领中国登上创新国家排行榜。硅谷的企业家们可能会对这种自上而下的方针不寒而栗。仔细想想,比如,如果美国政府不给发明互联网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DAPRA)提供资金,美国的企业家们将会怎样。所以说,国家必须在基础创新,比如互联网和移动科技领域中扮演一个角色。一旦缺乏国家做后盾,就会产生一个自下而上的生态系统,这将会促使创新枯竭。但令人沮丧的是,美国在这些基础创新领域中的政府投资已经越来越少了。
3.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太宽松,以至于阻碍创新。
中国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毫无争辩的使其可以轻易培养一股有助于创新的思潮。当然,一碗水要端平,既要开放知识,也要保护知识产权,如果知识产权保护缺失,创新就会停顿,因为投资者需要投资回报。不幸的是,在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就如同像促进创新一样,也在阻碍着创新。
4.在全球化经济中,持续创新需要国际市场的投资;中国的品牌和软实力在海外经营不善,加之产品有些过时了。
不管有多少未解决的分歧,比如领土纠纷和贸易差额,中国的影响力依然在世界高速增长地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东亚地区,比美国的进步要快。当中国为其发明寻求投入和顾客时,他们就转到这些地区的市场,他们可能会有跟美国著名品牌一样多的机会---甚至可能比美国的机会还要好。的确,当要和非洲和拉丁美洲搞好关系时,中国总是先美国一步。
5.中国的教育模式注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创新只能在受支持的环境保护领域活跃起来,批判性思维和广泛教育是人文学科所独有的。
中国策略的危险之处在于,如果你不启发学生接触其他知识和批判性思考,他们可能会缺乏才能,难以创新的解决问题,也不敢冒险。然而,美国教育体系也有自身的不足。美国商务部最近的一份报告里强调了科学,科技,能源和数学教育的差距。显然,移民填补了这个教育差距--硅谷有一半的公司是由移民成立的。
当然,中国模式在创新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中国同样从美国学习了很多方法,沿着我们早期的足迹走了一遍。当中国提升曲线,并添加适合自己的经验方法时,中国可能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值得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学习的混合模式。
记住,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的发明。但是中国人当初曾经给过我们指南针。(AC连长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