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城镇化进程不能丢开三农问题

陈锡文:城镇化进程不能丢开三农问题

十八大开完了,我想,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但是具体下一步发展到底依靠哪些新增长点,这是大家还在深入讨论的。我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下一步推进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引擎,或叫发动机。

统计资料大家都了解,200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6.2%,到去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1.3%,也就是说在这11年中,平均每年城镇化率要提高1.37个百分点。中国统计上的城镇人口2000年不到4.6亿人,去年已超过6.9亿人。

在过去多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就我个人工作研究的角度看,我觉得下一步的城镇化应该特别注重处理和解决好三农的问题。有三个问题需要研究。

“农产品的总供给约有20%左右缺口”

第一,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怎么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也就是农产品的总供给问题。近些年来,中国农产品的总供求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个农业发展增速赶不上需求增速的局面,进口农产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以大豆为例,从全年的情况来看,进口大豆肯定要超过5500万吨,也就是说全世界出口的大豆有一半以上是要运到中国来。从去年开始,中国在三大谷物——小麦、大米和玉米方面,也都已经成为净进口国。

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是推动农产品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口的增加,这些年保持在每年净增人口六七百万,这需要多少粮食满足,是可以大体测算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会更多,这也需要一个测算。需要非常高度重视的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转为市民,由于生产方式转变,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由于生活方式转变,他们会增加多少农产品消费。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保护耕地,为什么要强调加强农业,我想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按这几年农产品进口情况和中国目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来看,如果不进口农产品,自己来生产,大概需要增加6亿多亩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才能把缺口填平,而中国现在自己只有大概24亿亩多一点儿。也就是说,大约有20%左右的缺口。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这是非常理智、非常明智,也是很必要的,但问题是粮食这个问题确实太复杂。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觉得需要有一个统筹规划,怎么去加强对耕地的保护,怎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这大概是不能忽视的。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