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用地改革更能推进土地改革”
第二个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已经讲到,城镇化的推进和农业之间一个很现实的矛盾就是土地怎么使用,以及土地转为城镇化之后农民的权益怎么保障。对中国的征地制度,社会上批评是比较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农民的权益保障不够,我想这是将来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去研究和改善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现行土地制度对于土地的农业转为非农业用途的约束机制不强,因此,土地一方面被大量征用,另一方面效率不高,甚至浪费严重的现象都是大量存在的。
第三,相当程度上,为了推进城镇化,在土地制度方面、在征地的机制方面所衍生出来的一些东西导致了地方政府,乃至企业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比如,地方政府追逐土地财政的收入,就会更多征地,更多卖地。还比如,有的企业追求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土地,以待增值,这就会导致扭曲市场经济的各种各样的行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征地制度改革确实非常必要,而且整个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
昨天(28日)消息已经公布了,国务院讨论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将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个过程还可以进一步观察,我想应该朝着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约束征地行为这个方向走。征地中矛盾这么多,但是利用的到底怎么样?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我想这个事实是存在的。
看一下统计资料能发现,1980年的时候,中国城市建成区的总规模大约5000平方公里,到2010年规模已经扩大到46000平方公里,扩大了8.2倍。但是城镇人口按照现有的统计口径,1980年是1.9亿多人,不到2亿人,2010年是6.7亿人,城市人口大约增加了2.5倍。建成区规模扩大8.2倍,城镇人口只增加2.5倍。这么快速的征地,但是没有带来更多或者应该等比例增长的城市人口,原因到底在哪里?我想是土地利用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所致。不想讲别的,谈谈地价。
各位都能关注到,土地征收之后,不同用途的土地的出让价格差别是非常大的。从国土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土地出让价格来看,平均每平方米的商业和经营性服务业的用地价格是5700多元,住宅用地是4500多元,工业用地是659元,每平方米工业用地的价格只相当于商业、服务业用地价格的11%多一点儿,相当于房地产的14%多一点儿,这样一种价格机制,一定会导致工业用地增长的数量非常大,而它的效率相对又会比较低。从现在来看,供地总量中,按年度平均大约40%左右的土地是出让给工业企业用的,工业中用地的浪费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就需要反思,一方面征地制度要改革,另外一方面用地制度也必须改革。
我曾经在上海做了一个调查,上海一个松江区工业比较发达,我调查这个区原来所有的工业企业12.6万家一共用了11.5万亩的土地,平均每个企业占地9亩。最近,它们以一种新的机制,不是转让土地使用权,而是主要以出租标准厂房或者特定的设计厂房,用这种出租的办法建了一个新的经济园区,情况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入园的企业平均每家占地不到1.5亩,由于注重了科技进步,引进一些高新科技企业,效率大不一样。去年这个园区中,工业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出达到136亿元,整个上海市级开发园区平均产出大约是60亿元,高一倍。而这个园区所有的企业所交纳的税收平均每亩地交60万元,松江其他11万多亩地的12.6万家企业平均每亩地只交10万元。
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通过改革,通过转换机制,工业用地节约的余地是非常大的。回过头来,目前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用地?为了给工业提供比较低价格的土地,在征收农民土地的时候不得不压低补偿,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压低补偿越来越难,农民不愿意,整个征地总收入中关于补偿的费用在大幅度提高。这块压不下去就会转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商业、服务业和住宅用地的价格不得不大幅度提高,以此弥补土地利用中利益不平衡所导致的财政上的缺口。
所以,通过对工业用地进行改革,实际上有可能可以更有力、更实际地推动征地制度和用地制度改革,也可真正形成一种节约用地的局面。因为我是从事三农工作的,从我的立场来讲,现行土地制度的基本核心是保护耕地、用途管制,我想这个原则没有错,进一步推进改革的话,仍然必须遵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