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城镇化进程不能丢开三农问题(4)

陈锡文:城镇化进程不能丢开三农问题(4)

“进城农民不可能马上转为市民”

“目前的情况下,已经进了城和还要进城的农民要马上转为市民,我个人认为不具备这种可能性。一个要通过一种过渡性政策让农民、让市民、让政府都能理性选择,都能有时间处理;第二个就是,如果不能转为市民,基本的公共服务要对城市常住人口实行全覆盖,至少要让为这个城市做了贡献的所有居民或者劳动者都能得到平等的待遇。在这个过程中,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中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率一定会不断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应该是个什么水平?我也经常看到,很多专家学者,甚至有些政府部门测算是65%、70%,有的说跟发达国家的80%相比中国还有很大差距。

是不是这样?实际上我了解到,世界各国关于城镇化率的统计是千差万别的。我今年夏天到日本考察,我就问日本的农业省,我说你们的城镇化率到底是多少?结果没想到,把他们的副部长,把他们的局长全都问住了,说是从来没考虑过这个事儿,最后费了很大工夫告诉我有两个口径:一个是按行政区域统计,日本是三级政府,除了中央政府就是都道府县,下面是市町村,市町村是按照人口的规模和就业来区分的,其实并不完全都是非农业人口;又有一个市区人口统计,这个比例达到86%。我们经常说日本的城镇化率达到86%,就是这个数。

我再一细问,他们说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因为真正的城镇化率是按两个指标统计:第一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4000人以上;第二是关于人口规模,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如果超过了5000人,那么这个地区被统计为人口集聚区,人口集聚区是日本真实的城镇化率,这个比重是多少?是66%!

怎么才能住?我也曾经到过一些国家调研,发现很多国家制定有过渡性的政策。比如在曼谷,我就了解到他们的城镇化市民是怎么转的。两条:第一,设计的制度要让农民有选择权;第二,这个制度要有过渡性。所谓选择权就是告诉农民你到曼谷来打工,你是要成为曼谷的市民还是挣完钱回乡或者到别的中小城市,这个交给农民自己选择。如果选择挣完钱要走,缴纳的各项社保就非常低,有的甚至就不需要缴;你要想成为曼谷的居民,所有曼谷职工需要缴纳的各项社保,你和企业就必须都得交。这里面就有一个得失权衡。如果你选择在曼谷当市民,按照现在曼谷的规定,你必须跟曼谷的就业者一样,各项社保足额缴纳,交够八年,八年以后你可以成为当地市民。如果你选择要走,很多钱你可以带着走。

中国很多地方也开始在试,但这项工作现在开始做,应该说已经晚了,再不做的话可能矛盾会越积越多,压到最后走不动。

目前的情况下,已经进了城和还要进城的农民要马上转为市民,我个人认为不具备这种可能性。一个,要通过一种过渡性政策让农民、让市民、让政府都能理性选择,都能有时间处理;第二个就是,如果不能转为市民,基本的公共服务要对城市常住人口实行全覆盖,至少要让为这个城市做了贡献的所有居民或者劳动者都能得到平等的待遇。在这个过程中,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