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护照展示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智慧?

新护照展示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智慧?

2012年5月,我国公安部开始印发新版中国护照。新版护照加入了一枚电子芯片,并在内页印有中国地图。地图清晰地标明了中国明确宣布有主权主张的区域,包含外界普遍关注的南海领土“九段线”以及西藏地区。

2012年11月,使用了将近半年的新版护照进入了国际社会,或者准确地说,是进入了部分外国媒体与外国政府的视野,他们开始表示不满和抗议。这部分外国包括了越南、菲律宾、印度以及日本,当然也少不了时刻牢记客观、公正、中立、科学的西方主流媒体,比如《金融时报》本着平衡报道的原则,全文引用了越南政府前顾问阮光阿的话说:“我认为这是北京采取的狠毒招数。当中国人访问越南时,我们不得不接受新版护照,并在上面盖章。”

5月份投入使用的新版护照在11月份引起了外国政府与媒体的关注,当然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之前没什么人知道中国有了新护照,也没啥人用,到了11月份,有人用了,于是也就有了新闻了。

在这半年间,恰恰又发生了一些可能与之相关的事情。去年以来,南海岛屿和钓鱼岛争端事宜一直处于风口浪尖。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上,中国清晰、明确、直接、肯定地将“海洋强国”作为中国追求的目标之一,公开而透明地告知了全世界。十八大前后,训练用的航母平台“辽宁号”下水,并完成了舰载飞机的着陆、起飞,“走起”手势以不亚于鸟叔style的速度蹿红中国网络空间。11月26日,应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海军上将的邀请,美国海军部长雷•马伯斯来华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11月27日,海南省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海南省沿海边防治安管理条例》,对非法进入海南省管辖海域的外国船舶,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可依法采取登临、检查、扣押、驱逐等措施予以处置。同一天,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会晤马伯斯前向媒体表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担忧。中国军力需要发展,但没有外界所说的忧虑或担心,那不是中国想要的。”

这些新闻背后当然存在某种关联,但并不是什么好莱坞电影里奉行的阴谋论关联,而是反映了一个基本现实: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国必须依靠自身的整体实力,自信、坚定而有智慧的捍卫自身的国家利益。就这个视角和分析框架来看,中国颁发新版本护照,发出的信号清晰而明确,即在中国的护照上展示中国对领土的主权主张。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行动:第一,这本身就是一种主权主张,展示中国认定的哪些领土属于中国;第二,相比其他展示主权主张的方式,尤其是印度、越南、菲律宾习惯采取的绕开谈判桌,在争议领土制造既成事实捞取短期收益的方式,在护照里放张电子地图实在算不上什么;第三,如果中国对这些存在争议,或者更加直白地说,认真考虑如何维护这些因为各种历史原因被他国非法侵占的领土及其相关权益的话,仅仅依靠一本护照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这注定是,而且只能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

由这本新护照引出的,是中国真正要实现大国之路时所必须解答的第一个问题:如何应对那些已经把损害中国主权权益当成一种“国际社会正常状态”的邻国,也就是对新版护照感到惊诧且做出各种表示的菲律宾、越南、印度和日本这四个国家。菲律宾和越南长期在南海光明正大的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岛礁,攫取岛礁周边的海洋资源,并将此看作是“正常状态”;印度在藏南地区的小动作历史可能更加悠久一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小动作不断,实际上一直在遵循70年代林修三弄出来的“否认存在争议,制造即成事实,确保实际控制”的原则,尽管中间曾经有过一些建立在协定附件换文基础上的默契,但在撞船事件之后,急不可耐要卡位上位的右翼们早就用各种言论与行动表明,对于默契这种东西,日本方面很不当成一回事情。

邻居处不惯,可以搬家;中国要搬家,大概有难度的;遇到一个不怎么样的邻居已经是很不错的刺激了,中国这一下子就遇到四个,承载挑战的分量可想而知。面对看上去蛮沉重而且压力山大的现实——这四个邻居多多少少要么已经抱上了要么正处于抱上美国大腿的过程之中,思考这个问题时就需要一些比较轻松的表达。

事实上,在国际和国内压力之下,中国能够做的选择并不多:

第一种选择,效仿当年李德来一次“崽卖爷田不心疼”,大方一下,凡是有争议的就都不要了,向美国及其地区盟友、准盟友抛一个大大的媚眼。这个选择的好处大概是立竿见影有效果,当然我们也都清楚这效果是什么。

第二种选择,和各方直接撕破脸皮大大出手,用武力恢复殖民者入侵之前的国家现状,甚至不惜发生核战争。但这显然并不可行。

第三种选择,则是像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能小心翼翼地在中间找到一条平衡道路,也就是依托着足够强大的综合实力,耐心细致的通过谈判,找到共同点,说服对手,以德服人。

中国当然不会搞什么说话轻声细语但随身带着一根大棒这种帝国主义逻辑,但历史经验显示,中国周边国家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搞定的。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对历史上自身实力羸弱时被他国乘虚而入非法侵占的“争议”领土,中国需要的是而且只是“自信”、“意志”与“力量”:

自信,是对自身长期发展趋势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发展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因此可以确保那种让各种人认为“不科学”的长期发展,并将发展有效的转化真正的综合实力;

“意志”,是对自身发展模式、对外战略的坚定信念,能够在各种看上去恐怖的语言与行为之前站稳脚跟,然后透过表现看到问题的实质,这些看上去很庞大的家伙无非是笼罩在蒸汽里的火车头,嚣张的声势下掩藏着无法改变的虚弱本质;

“力量”,是所有行动与战略的基础,这是有着根基与源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力量,均衡、渐进、全面、综合的构建成一个坚实的支撑体系,与明智和谨慎的战略决策以及灵巧的政策实践相结合,坚定的捍卫这个国家所必须、应该和能够捍卫的一切国家利益,并超越历史上传统大国崛起的模式,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

那时再回头来看,或许会发现那内嵌芯片的护照,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喧嚣,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无需为此耗费太多的精力,毕竟有太多更加重要的正事还等着去做呢。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