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遇期并非“天上掉馅饼”

战略机遇期并非“天上掉馅饼”

编者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如何认识和判断战略机遇期?怎样抓好用好战略机遇期?请看一组专家笔谈。

战略机遇期并非“天上掉馅饼”

◎ 孟祥青

近年来,随着我国安全形势特别是周边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我国是否还拥有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问题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甚至有人认为我国的战略机遇期窗口已经关闭。我认为,对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及抓住并利用好机遇期的关键在于自身,而非完全由客观条件所决定。

一、 如何认识中央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1. 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个政治判断。中央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首先是一个政治判断。将战略机遇期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层面的或者经济等某个领域的发展机遇期,不符合中央对于战略机遇期的最早判断和长远战略考虑。回首过往,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当年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其作出和平发展的战略判断以及世界战争打不起来的判断在时间点上是不一致的。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就已经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关于和平发展、世界战争打不起来的判断则是在1985年年底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才明确提出的。之所以说邓小平对于和平发展的判断是一种政治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世界大战能否打起来,并不是必定要发生或必定不发生的客观事实,而是取决于各个大国包括中国与整个世界格局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一种趋势,是可以通过国家的行动和努力改变的。因而对于需要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中国而言,就应该而且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来,不断努力引导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为自己创造所需的和平环境。

其次,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一经做出,就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没有世界大战的外部环境,而通过主观努力去积极争取就变得十分重要。此时看问题的角度就有了新的变化,不仅要看到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的一面,更要看到美苏力量相对均衡成为了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做出战略机遇期的判断首先是个政治判断,从政治上确保21世纪中国能够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能够继续沿着发展的大目标前进,力图把全党的认识再度集中统一到和平发展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之下,以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2. 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个大势判断。所谓战略机遇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一个重大历史契机。这种判断不仅是对现在所面临环境的客观分析,而且也是对未来整个世界大势和国家发展大势的判断。未来世界发展大势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尽管在某些时期、某些阶段会有矛盾、冲突甚至局部战争,但这些都改变不了世界总体趋势。当年邓小平关于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也是基于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本质变化的前提下做出的。这个判断实际上就是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因为冷战结束后,引发世界大战的条件——“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合作与对话虽是并行不悖的,但大国之间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种对于大趋势的判断要求我们从战略长远的角度出发,不要被一时一地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所干扰、所迷惑,要顺着大趋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样,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也是对世界大趋势和我国面临的大的外部环境的总体判断。

3. 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个辩证判断。这里讲的辩证判断并不仅是我们所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而是指在一定条件之下危机与机遇之间的相互转化。危机并非一成不变,它可能会向两个方向转化:如果应对得好,危机将可能成为国家和民族实现重大跨越的机遇和千载难逢的机会;但若应对不好,安全风险便会随之进一步加大。有时,虽然无法控制和避免某些危机的发生,但也不应害怕危机,在遇到危机时,也往往是解决危机、实现跨越的最佳时机。“战略机遇期”不会从天而降,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在何种条件下危机会转换为机遇,努力从危机中创造战略机遇。

二、如何处理战略机遇期与国内外重大危机事件之间的关系

1.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并非只有危机,更有机遇。“战略机遇期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的观点,是基于国际上的两件大事所作出的判断:一是欧美债务危机,一是西亚北非剧变。但是战略机遇期和欧美债务危机、西亚北非变局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能否因为这样一些变局和变化,就说战略机遇期结束了呢?其实并非如此。

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欧美债务危机对美国、欧洲而言,意味着他们将把主要资源和精力放在脱困疗伤、重振经济、战略收缩、体制变革上,这是一个不得已的战略选择。中国虽然也处在经济发展的困难和转型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也有很大难度,但基于过去30多年的积累,我国比欧美的处境要好得多,7%-8%的增长率仍然比西方国家要快,我国在经济上仍然具有相对优势,这便凸显了我们的机遇。西亚、中东、北非的剧变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无论怎样它产生的冲击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对于危机的处理以及抓住并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战略选择、政策制定和策略运用,而非完全由外部和客观条件所决定。如果我们不走改革开放的路子,即使外部环境很有利,我们也取得不了今天的成就,但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动摇,即使外部环境一时出现恶化,我们也能应对自如,稳坐“钓鱼台”。

目前,我国周边形势趋于复杂,这是我们面临的客观事实,但我们也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看到环境趋于复杂严峻的同时,也要看到周边环境当中还孕育着新的希望。如南海局势升温,钓鱼岛危机事件发生,但台海形势仍然是呈现缓和的趋势;在北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巩固;在西部,上合组织的深化和扩大都面临着机遇。

2.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紧紧抓住并利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战略机遇期会存在多久,以及是否会真正属于我们,关键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战略选择、政策制定、策略运用。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大国崛起都经历过机遇期,但为何有些国家夭折了,而有些国家却崛起了?这主要取决于大国在关键时期的战略选择是否正确。国家崛起需经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是大国崛起的准备期。我国改革开放30年顺利渡过了这一时期。二是大国崛起的摩擦期。来自于国内外的反崛起势力开始对崛起国进行打压,如果顶不住压力,战略选择发生重大失误,就会败在这个时期。所以这个时期往往也被称为大国崛起的关键期、转型期、高危期、孤独期、矛盾凸显期,也是大国崛起中危机频频爆发的时期。三是大国崛起的接纳期。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未实现崛起的国家都失败在第二个时期,即在大国崛起的摩擦期中遭遇失败,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根本上是主观原因,即战略选择的失败。中国现在正处于和国际社会、周边国家战略摩擦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崛起中的巨大考验时期已经来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只有经受住考验,才有可能实现崛起目标。

(作者: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