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遇期并非“天上掉馅饼”(2)

战略机遇期并非“天上掉馅饼”(2)

 

抓住战略机遇期,必须有明确的战略机遇观

◎ 胡文龙

对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与判断,关系对我国未来发展前途命运的把握及其决策部署的制定。因此,必须确立正确的战略机遇观念并努力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判断。战略判断需要理论支撑和指导。从战略机遇观念上说,主要有以下五点值得探讨。

一是战略机遇本质是“利好”的。战略机遇期实际是指特定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及其时间段。也就是说,战略机遇一定是好事,不是坏事,一定是利事,而不是害事。如果是坏事,那就不是机遇了。不管这种“利好”表现为何种方式,是明显的、一眼就看见的,还是潜在的、隐藏在挑战之中的,需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观察并要创造的,但都必定是好事,是前景光明的。如果对战略机遇期的这种“利好”的本质特征没有明确的统一认识,就很难拥有判断的标准,也就无法进行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

二是战略机遇存在顺境和逆境两种表现方式。严格地说,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生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会不断地面临战略机遇,且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是有时表现为顺境,即有利环境和条件比较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时则表现为逆境,即眼前不利环境和条件比较明显,阻力较大,障碍较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挑战大于机遇。顺境战略机遇期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逆境战略机遇期,就未必个个能见能信了。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确立的战略机遇观。顺逆境战略机遇总是轮流出现的,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顺境战略机遇出现时,好事较多,但也暗藏坏事,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逆境,不正是在顺境条件下产生的吗?当逆境战略机遇出现时,从眼前看、表面看,往往似乎困难重重,但其中暗藏着可以转化的有利因素。别的不说,抗日战争初期,面对亡国危机,却同时存在着中国革命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清醒地看到并紧紧地抓住并利用了这种战略机遇,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因此,把战略机遇局限在一种模式下来观察,是不符合社会矛盾运动客观规律的,是片面的。这种观念容易把人们对战略机遇的认识形成误导,导致人们把战略机遇看走样。因此,必须认识到战略机遇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不同存在方式的战略机遇,都是机遇与挑战的社会矛盾运动,都具有“利好”与“灾害”的双重性,只不过“利好”与“灾害”的出现顺序、时机不同而已。有时是大利在先,大害在后;有时是大害在先,大利在后。高明的战略领导者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见利知害,见害知利,进而趋利避害,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般不要轻易地说,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存在了。

三是否定战略机遇就是看不到光明前途。我们常说,战略机遇期对我国发展极其重要。那么这种重要性究竟在哪里?我认为,就是在于战略机遇的存在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就是说,看不到战略机遇,无异于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光明。说战略机遇期没有了,无异于说前途没有了。说战略机遇消失了,无异于说没有希望了。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就是这个规律。因此,只要我们不局限于一种存在方式去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就不会只看到光明,看不到黑暗,或者只看到黑暗,看不到光明。更不会不去审时度势,适时地对战略机遇存在方式作出新的正确判断,进而作出新的战略调整。

四是判断战略机遇必须客观准确。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使自己的主观尽量符合客观实际,历来是我们党强调的思想作风。然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最初也常犯大错误。对国家发展战略机遇的认识和判断也不例外。大革命时期,有时明明是革命低潮,可有人却认为是革命高潮。有时明明是逆境,可有人仍然认为是顺境,甚至按顺境思维。因此,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努力使自己的战略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极其重要,否则知行脱节,对战略机遇存在的方式变化视而不见,必将导致战略判断和决策失误,断送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一点,实为战略指导之要。在对我国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上,既要反对盲目乐观论,也要反对盲目悲观论,更要反对视野狭隘论。

五是中美关系特别是美国的中国政策对战略机遇影响重大。中美关系因世界战略格局变化而变化,同时又深刻影响世界战略格局演变。有人说,中国发展得益于美国,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在于美国既可以让我们发展得益,也可以让我们发展受挫,关键在于其对中国持什么态度和政策。同样,中国也可以影响美国。邓小平曾经说过,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可以说好坏都有见证。因此,判断我国战略机遇期,重点关注中美关系特别是美国因素极其重要。

(作者: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