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没有水分”须“去房地产化”?

中国经济“没有水分”须“去房地产化”?

一年一度决定中国下一年经济方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和16日在北京举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未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出乎意料,依然引来外媒的密集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外媒将关注重点放在“注重增长质量”、“继续促进内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等方面,与国内专家视角吻合,也从另一面显示出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思路。

外媒集中关注增速放缓

BBC中文网12月17日指出,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是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的首次决策会议,加上全球经济局势不定、中国也面临经济放缓,因此会议内容备受各界关注。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无疑面临了困难和复杂的局面,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仅为7.7%,单纯的经济增速下降已经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受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影响,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航运指数连续数月下行,原油和铁矿石价格在中国需求下降后一路下滑,就连全球奢侈品销售情况也连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追求“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外媒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彭博新闻社认为,中国表现出对增长放缓的容忍,表示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表明未来中国可能接受较慢的增长速度,以换取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有消息称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目标将设定在7.5%,仍将低于近年来所谓“保八”红线。尽管“中国速度”可能会主动放缓,但并未引起过度担忧。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吉密欧撰文指出,“中国今年几乎肯定会出现1999年(当年经济增长率为7.6%)以来最疲弱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但在今年早些时候经历显著的低迷之后,中国经济在近几个月出现温和反弹,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一些空间,使其无需采取紧急行动大幅调整政策。”

同时,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也支撑了对明年中国经济不用过于悲观的普遍看法。12月14日,汇丰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PMI(采购人经理指数)初值升至50.9,不仅继续保持在增长“荣枯线”以上,还创下14个月以来最高。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认为,12月汇丰制造业PMI的预览值进一步上升,表明在内需好转的推动下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增强。鉴于当前通胀温和可控,决策层需保持宽松的政策以抵消弱外需的负面影响。

热议“内需主导”的模式

降速的同时,明年中国经济发展轮廓已经逐渐清晰。《华尔街日报》网站刊登了名为《中国发出强烈经济改革信号》的文章。文章说,中国新领导层发出了最强烈的信号,即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重塑经济,使其更加依赖内需,减少对出口和对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的投资,即使这样做经济增速可能短期出现下降。

实际上,今年四季度,随着欧美需求没有有效提振,中国经济中原先占有很大比例的出口贸易已经出现明显下滑。美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速从10月份的9.0%暴跌至11月份的—2.6%。之所以下滑这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和长滩港口从11月27日至12月4日发生了大罢工,而这两个港口处理的进口额占美国总进口额40%。但有观点认为,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未来提振内需的重要性。

对此,国内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出口化”的增长模式未来将会继续,但短期内还将对国内企业订单产生一定影响,提振内需已经提了多年,需要一定的新形式来丰富其内涵,而不仅仅是依赖固定资产投资。

《日本经济新闻》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显示出新一届领导层重视消费为主的内需扩大,以实行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成为“内外吻合”的中国经济发展轮廓。“中国的第一要务,在于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将经济工作重点放在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以消费为中心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上。会议表示,首先要推进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城镇化。此举意在缩小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高达3倍的收入差距,全面提振个人消费。推进城镇化还有望创造交通网建设等新需求。”《日本经济新闻》称。

在《金融时报》的报道中,经济结构转型也被重点提到。“在承诺明年加大公共投资的同时,新领导层也誓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没有水分”须“去房地产化”

尽管受到国内外热议,但“城镇化”等问题也将面临一定的困难,“城镇化以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否则无法起步;城镇化需要以产业为基础,否则不可持续;城镇化以民主化为保障,否则无法有序推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撰文指出。

对于“挤去水分”、“城镇化”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和未来经济改革思路,中国资本市场也予以正面回应。12月以来,短短十几个交易日,沪深股市上涨10%左右,一大批与城镇化、提振内需有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日本经济新闻》提醒说,2008年以后,中国政府通过4万亿大规模救市措施实现经济回升,但引发房地产泡沫和制造业产能过剩,过度依赖投资的弊端暴露无遗。对此,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也有些担忧地说,从今年11月的数据看,国内中长期贷款和债券融资跟基建投资增速联系得很紧密,明年5月过后,基数效应将下降,投资增速可能也会随着下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则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与社会融资数据很契合,虽然11月投资同比增速持稳,但只有中央投资增长,主要是铁路交通;在发改委发放了大量‘准生证’后,地方投资增速却继续下行,暗示地方资金严重不足,这也暗示了投资刺激的不可持续。倘若继续刺激,恐怕对地方负债的担忧会再度卷土重来。”

对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到中国未来要通过城镇化来带动内需增长的言论,股市投资者立即开始兴奋,首先出现价格上涨的是水泥、钢铁和房地产板块,楼市的交易量也明显反弹。但他也表示,尽管房地产对过去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副作用已经十分明显,中国经济要在未来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就必须实现“去房地产化”,否则,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矛盾将进一步恶化。

改革思路广获认可

从外媒的报道口径来看,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新问题,中国高层经济改革思路获得外界认可。

部分外媒对于中央经济会议敢于面对问题的态度给予高度评价,《纽约时报》网站说,本次会议对全球经济形势、国内产能过剩和金融系统风险发出了警告。文章说,会议支持减税,继续限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活动,并继续增加内需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

《金融时报》文章称,“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声明中,中国政府誓言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此类政策已经实行两年,其宗旨是遏制房价快速上涨。政府还将加快面向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建设,鼓励加快面向数亿农民的城镇化进程。”

与此同时,对于未来经济改革的大思路,外界也普遍看好。新加坡《联合早报》在题为《中共领导层要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章中说,在中国社会对改革的呼声持续高涨之际,由中共新领导层主持的首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并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印度《经济时报》则报道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比往年更加令世界瞩目,因为这将向外界首次展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经济思维。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但中国领导人对于未来经济面临的挑战依然保持了清醒头脑,提出坚持改革,以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掌舵人对中国经济的冷静思考。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