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重申:美中关系有冲突并非必然

基辛格重申:美中关系有冲突并非必然

回顾:美国《外交》杂志3-4月文章:冲突是选择,而非必然(亨利·基辛格)

2011年1月19日,在胡锦涛主席结束访美之际,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将共同致力于一种“积极的、合作的和全面的美中关系”。双方对各自主要关切的问题做出保证,宣布“美国重申欢迎一个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则欢迎美国作为亚太国家对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此后,两国政府已着手实施上述目标。两国的高级官员已经互访,并将在重大战略和经济问题上的交流制度化。军方之间的接触已经重新启动,从而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沟通渠道。而且在非官方层面上,所谓的第二梯队也在探讨美中关系的各种可能演变。

然而,随着合作的增加,争议也日趋激烈。两国的一些重要团体都声称中美之间争夺霸权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或许已在进行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呼吁美中合作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是幼稚的。

相互指责出现在两个国家内部不同但对等的分析中。美国的一些战略思想家认为,中国的政策具有两个长期目标:取代美国成为统治西太平洋地区的强国以及将亚洲整合成一个服从于中国经济和外交政策利益的排他性集团。在这一思维中,即便中国的绝对军力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但北京仍有能力在与华盛顿爆发军事冲突时构成无法承受的风险,而且它正在研发越来越尖端的手段以抵消美国的优势。中国无懈可击的二次核打击能力还将配备射程不断扩大的各种反舰弹道导弹以及在诸如网络空间和太空这类新领域里的不对称能力。通过外围的一系列岛链,中国可确保海上的主导地位,一些人士担心,一旦有了这种屏障,中国的邻国因对中国贸易的依赖以及对美国的反应能力心中无数,就可能会按照中国人的意思调整各自的政策。最终,这可能导致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地区的亚洲集团。最近美国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至少含蓄地反映了某些不安。

没有任何中国政府官员宣布这一战略是中国的实际政策。他们所强调的其实正好相反。美国的战略关切以及与整个东方世界作战的意识形态倾向被放大了。在这些理论中——各种理论版本在美国的左翼和右翼中都有各自的拥趸者——同中国之间的紧张与冲突源自于中国的国内结构。有人断言,和平将取得全球胜利,而不是来自合作诉求。例如,政治学者阿龙·弗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写道:“中国将毫无理由害怕其他的民主国家,更不会对之诉诸武力。”

在中国方面,对抗性的解释则遵循一种相反的逻辑。他们将美国看作是一个受了伤的超级大国,决心挫败任何挑战者的崛起,而中国则是最没有悬念的挑战者。一些中国人士认为,无论中国多么迫切地寻求合作,华盛顿的固定目标一定是通过军事部署和各种条约承诺来围堵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从而防止中国扮演中央王国这种历史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与美国之间任何的长久合作都是弄巧成拙的,因为它将只会服务于美国遏制中国这一压倒性的目标。系统性的敌意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在美国的文化和科技的影响中,被描述成一种旨在腐蚀中国国内共识和传统价值观的恶意施压。而最强硬的声音则坚持认为,中国在敌对逆流前一直过于被动,中国应该直面那些有主权争议的邻国,用战略分析师龙涛的话来说:“说理、谋划、在局势失控前先发制人……发动一些小规模战斗以阻止进一步的挑衅。”

历史未必会重演

那么,寻求一种合作的美中关系及其相关政策有何意义呢?可以肯定的是,大国的崛起在历史上往往会引起新老强权之间的冲突,但情况已经变了。要是早知道整个世界在战争结束时成啥模样,那么在1914年轻率参与世界大战的领导人是否还会那样做,这一点令人怀疑。当代领导人不可能抱有这样的幻想。发达的核国家之间一场重大战争肯定会带来与预想目标不相称的人员伤亡和动乱。先发制人几乎毫无可能,尤其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多元民主国家。

一旦遭遇挑战,美国将会为保障安全不遗余力,但它也不该将对抗视为战略选择。在中国,美国将会发现一个在好几个世纪里精于持久战策略的对手,信奉的是从心理上拖垮对手。在实际的冲突中,双方都拥有给对方造成灾难性损失的能力和才智。在这样一场假设的战火接近尾声时,所有参与者都将精疲力竭。届时,他们将不得不重新面对他们在今天所面对的那项新任务:构建一个让两国都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秩序。

双方在冷战时期用来遏制原苏联扩张的各种策略并不适用于目前。原苏联经济疲软(军工生产除外),而且对全球经济没有什么影响。中国与原苏联绝交并驱逐其顾问后,除了少数几个被强行纳入原苏联轨道的国家之外,很少有国家同莫斯科继续保持经济关系。相比之下,眼下的中国是世界经济中一个活跃因素。它是所有邻国和包括美国在内大多数西方工业大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将会改变世界经济,并给所有国家带来令人不安的后果。

中国也会发现当年应对原苏联冲突的那种战略并不适合于对抗美国。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而且没有一个亚洲国家——会把美国在亚洲的存在看作是必须“斩断”的“触角”(邓小平当年关于原苏联前沿部署的形象说法)。即便那些没与美国结盟的亚洲国家也希望美国承诺在该地区的政治存在,并希望近海驻军确保其所习惯的世界。印尼的一位高官对美国同行表达出了这些国家的立场:“不要抛弃我们,但也不要迫使我们做出选择。”

中国近来的军力增强并非是一件不寻常之事:要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自然资源进口国没有将经济实力转变成某种军力的增强,那才更不寻常。问题是军力的增强是不是无限制的以及将被用于何种目的。如果美国将中国军事能力的每次增强都视为一场敌对行动,那么它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为各种古怪目标而陷入无尽争论之中。不过,中国鉴于自己的历史也必须意识到防御和进攻能力之间的细微差异,以及无限制军备竞赛所带来的各种后果。

中国领导人有充分理由拒绝国内要求采取强硬态度的呼声——正如已公开宣称的那样。中国历史上的皇朝扩张靠的是同化而非征服,或者是让入侵者归顺中华文化,然后将其领土并入中国的疆域。军事称霸亚洲是极为困难的。在冷战期间,与原苏联接壤的是一些因战争和占领而被削弱、并依赖美国进行防卫的弱国。中国今天在北方面对着俄罗斯;向东则是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的日本和韩国;往南是越南和印度,而离印尼和马来西亚也不远。这些国家都不是容易征服的,反倒有被围之忧。这些国家有着悠久的军事传统,一旦领土或推行独立政策的能力受到威胁,那将构成难以对付的障碍。好战的外交政策将会驱使所有这些国家或其中某些国家之间进行合作,唤起对历史的回忆。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