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重申:美中关系有冲突并非必然(4)

基辛格重申:美中关系有冲突并非必然(4)

言语上的风险

双方在追求这一进程时有必要认识到言辞对各种看法和推断的影响。美国领导人不时出于国内政治之需而猛烈抨击中国及其特定的对抗性政策方案,甚至在最终意图推出一项温和政策时也是如此。问题不在于具体的抱怨,那应该按问题的是非曲直来处理,而是在于攻击中国政策的基本动机,比如声称中国是一个战略对手。据此看来,中国的严词声明,包括半官方媒体的那些声明,无论是出于国内压力还是本身的意图,或许都能解释为将采取所暗示的行动。

美国两党间的辩论往往将中国描述成“崛起中的大国”,需要“成熟”和学会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承担责任。而中国却将自身看作并非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而是一个正在重返历史地位的大国。它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在本地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是暂时被利用了中国国内纷争和衰变的殖民剥削者所取代。中国并没有把强大的中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方面发挥影响力的前景当作是对世界秩序的一种不应有的挑战,而是视作一种常态的回归。而美国人无需去赞同中国人分析的每个方面,但也要明白,给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讲授有关“成长”和“负责任”行为可能是多余的和刺耳的。

在中国一方,政府及各种非正式机构关于“复兴中华民族”和恢复传统显赫地位的各种说法,在中国境内和国外显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经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之后,中国肯定对最近取得的明显进展引以为豪。不过,亚洲也很少有国家留恋受中国宗主权支配的年代。作为反殖民主义斗争的老兵,大多数亚洲国家在面对任何外部大国——不论是西方的大国还是亚洲的大国——时对保持独立性和行动自由都极为敏感。它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类经济和政治活动;它们希望美国在本地区发挥作用只是寻求平衡状态,而不是一次十字军东征或对抗。

中国的崛起与其说是军事实力增强的结果,倒不如说是美国自身竞争地位不断下降的后果,而陈旧的基础设施,对研发重视不够,看似不正常的政府过程等因素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应该运用才智和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指责一个假想的对手。它必须小心在对华政策上不重复那种冲突模式:开始时有广泛的公众支持和广泛的目标,但最终的政治进程却坚持一项等同于放弃该国所称目标的游离战略。

中国历经磨难,也没有一届美国政府曾寻求改变中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主要经济体和主要文明之一,由此中国可以找到自信。而美国人最好也记住,中国的GDP即便与美国一样大,却拥有数量4倍于美国且正在老龄化的人口,并参与增长和城市化所引起的复杂国内转型,实际的后果是中国大量能源仍将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双方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将彼此的活动视为国际生活中的一个正常部分,而没有理由当作自我警示。只要双方都能够保持这种特性,并以此为行动准则,那彼此冲突的必然趋势就不会混同于一种有意的遏制或统治趋势。中国和美国未必会超越大国对抗这样的常规程式。但它们应该去超越,而世界也应该努力去超越。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