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重申:美中关系有冲突并非必然(3)

基辛格重申:美中关系有冲突并非必然(3)

合作还是冲突

现有的世界秩序是在没有中国的参与下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国有时觉得不用受到这种秩序规则的约束。规则中凡有不妥之处,北京已建立了各种替代性安排,比如同巴西、日本和其他国家正在建立的单独的货币渠道。一旦这种做法成为常规,并且扩大至许多活动领域,那么就可能形成竞争性的世界秩序。由于缺乏共同目标,也没有形成议定的克制规则,制度化对峙就有可能加剧,超出倡导者的各种推测和意图。在一个进攻能力空前强大和侵入手段大为增加的年代里,对这种行为的惩罚将是严厉的,也许是不可改变的。

危机管理并不足以维持一种全球性的、且受到两国内部以及两国间众多不同压力缠扰的关系,这就是我主张建立一个太平洋共同体构想,并认为美中至少在普遍关注问题上能产生共同目的感缘由所在。但如果任何一方将此视为击败或损害对方的一种更有效方式,那么建立这样一个共同体的目标是无法达成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会不在意所遭到的系统性挑战。一旦发现挑战,就会应战。双方都需要真诚合作,并找到一种沟通方法将各自的设想告知对方和整个世界。

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尝试性步骤。例如,美国已经开始与其他一些国家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进行磋商,这是一项将美洲和亚洲连接起来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一安排可能是实现太平洋共同体的一个步骤,因为它将撤减当今世界上最富成效、最具活力的以及资源丰富的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壁垒,并通过共同计划将太平洋两岸连接起来。

奥巴马已邀请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然而,美国的官员和评论家所提出的加入条件是中国需要彻底改变国内结构。要是真的这样,那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北京眼里可能就是孤立中国战略的一部分。而中国也已经提出了类似的可替代性安排,已经与东盟就一项贸易协定进行了谈判,并提议与日本和韩国商谈一项东北亚贸易协定。

各方都会有重要的内政方面考虑。但一旦双方将对方达成贸易协定的努力视为孤立战略的组成部分,那么亚太地区可能逐渐沦为竞争性敌对大国的战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中国满足美国人一再提出的要求,从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转变成一个消费拉动型经济体,这将是一项独特的挑战,这样的发展可能减少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收益。

北京和华盛顿所面临的关键性决策在于,是为合作做出真正的努力,还是重新陷入一种国际对抗历史模式之中。两个国家已提到了共同体一词,甚至已经为此设立了一个高级别论坛,即战略与经济对话,每年举行两次。虽然论坛在解决紧迫问题上是富于建设性的,但对于建立一种真正的全球经济政治秩序这一最终任务则仍是微不足道的。而如果一种全球秩序没能出现在经济领域,那么在更情绪化和难以双赢的问题上(比如领土和安全上)就不可能跨越各种障碍。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