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卢中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来龙去脉和新要求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我想重点给大家介绍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字之差中间有哪些新的要求补充。给大家着重梳理一下这些内容,后边的经济形势就从简了。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来龙去脉和针对性

我先给大家汇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底新在哪儿。

考虑到要帮大家梳理的话必须交代来龙才能知道去脉,因此还是要简单地梳理十七大、十六大怎么形成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纲领,然后才能说十八大新在哪儿,为什么十八大不能有全新的表述。

在十八大之前,我们中心也做一些研究报告,也有同志提出来我们是不是提一些新的目标,经过认真讨论,我们认为不能提新的。因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要完成。这是向全党、全国人民要交代的,还没有完成目标就来一个新提法那不行,所以基本是不能变的。但是具体的我们可以深化、提升,要与时俱进。因为我们的实践、认识和理论概括乃至决策都有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过去我们没有认识到的就没有表述,现在我们认识到了,我们把它增加进来。特别是老同志你们对以往的那些都是很清楚的。我给大家梳理的时候,你们肯定觉得非常亲切、非常熟悉。所以你们对现在的理解恐怕要比年轻人要深的多。当然我在这里讲的可能有不准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因为我比你们要年轻,有些事情我也没有经历过,我们是通过学习党的文件来了解的。

过去我们党十五大提出“三步走”战略,在此之前小平同志提出“两步走”,后来完善成“三步走”。头两步,上世纪80年代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90年代实现初步小康,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等发达国家。第三步50年,十五大没有做详细的规划,因为展望太远了也很难做到,十五大还是1997年,要展望未来60年有点困难。

到了十六大就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就是这五十年建设中等发达国家,头二十年我们干什么?就是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当时提出来也有很多讨论,在中国人的概念当中,小康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标准。我们老祖宗的《大同书》之类的曾经描述过。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也带有很大的弹性,就是温饱有余,富裕不足。这样的区间就可以给我们留下空间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既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又要有务实性,这样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奋斗目标。否则光强调前瞻是不行的,前瞻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是不可测的,所以必须要务实,是经过努力奋斗我们能达到的目标。这也是一种科学态度。因此我们说全面小康概念的提出是第三步战略目标更加科学、务实、合理,既有前瞻性,经过努力我们也是可以达到的。

这里面我们简单说一下,六几年我们党提出四个现代化,七几年特别是1975年文革后期了,全国一塌糊涂,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心思变,人心思变是什么?就是别再折腾了。因此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时候,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这个东西不是那个时候才提出来的,这个东西是60年代初我们党就提出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认真地搞现代化建设,反右1956年、1958年、1959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然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什么?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到了文革我们始终在折腾政治运动,因此我们没有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的谋发展。

这“三步走”战略之所以了不起,我们党1956年的八大就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文革期间说这是刘少奇的黑话,把我们党的历史整个颠倒灰白,无理可讲。当时党的八大提出来,党的主要任务是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四化”当中的工业现代化是1956年提出来的,四个现代化是60年代初提出来的。

我们现在提出“三步走”,初步解决温饱、初步解决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这跟四个现代化什么关系?是对四个现代化的修正和后退。大家知道,到2050年我们要建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等发达国家。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我们提出到2050年,不再讲四个现代化了,讲全面小康。全面小康跟现代化不是脱节的,而是说为了整个现代化进程,我们不断地界定阶段性目标,长期的目标是现代化。但是目前做到了吗?能做到吗?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反思的。我们说四个现代化,咱们老同志想想,我们也为之奋斗了几十年了,到现在哪一个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哪一个实现了?所以我们不如提出一个更为科学的、合理的、有前瞻性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就是“三步走”。

很多人不理解怎么上世纪80年代我们要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经过十年折腾,十年之前还有那多年折腾,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在我们回避文革,好多我们不反思,导致现在社会上很多年轻人不懂得文革。还有很多老同志,我都很奇怪文革他们也是挨整的,他们多年受极左错误路线迫害,怎么到现在还在怀念文革,还是鼓噪用文革的手段来反腐败,怀念50年代。50年代不腐败?60年代不腐败?我那个时候虽然不大,但是我也看到了很多现象,走后门、特权怎么没有?怎么现在老说那个时候歌舞升平、一片清廉?不是这样的,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这些条件,现在我们的条件变化了,但制约跟不上。小平讲的,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不敢干坏事,坏的制度好人把持不住。那个时候我们的制度很严谨,市场的机会很少,谁搞腐败?现在机会很多,我们的制度跟不上,所以过去反映不出来的问题,反映不严重的问题现在反映得更加公开,大白于天下更加普遍,这是不能用文革的办法解决的。

所以现在回忆小平同志提出这“三步走”,是惨痛的历史教训,正反两方面的。正面的就是党的八大要坚持到底,负面的就是不能折腾。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果断地实现全党的的工作中心转移,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上。现在很多人包括学者,特别是研究社会学的,说我们应该由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社会建设为中心上来,因为我们近年看到了经济社会的矛盾比突出,2003年的非典,然后中央提出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五个统筹等等。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现在十二五我们提出统筹陆海。我们到底哪个为中心?大家知道十八大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叫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有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在十八大以前我们提出是四位一体的建设,就是没有生态文明建设。那我们是不是在四个和五个总体布局当中转来转去,以这个为中心发现不行了,就以那个为中心?我们能不能提出以政治建设为中心?我们能不能提出以文化建设为中心?我们能不能提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都不能,因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协调推进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布局层次的,是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而言的,针对错误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而言的,如果没有这种工作中心的转移,我们到现在肯定少不了折腾。

所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后有一系列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对我们主要任务的判断是从惨痛教训中得来的,包括十五大提出来的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至少一百年,一百年就是四代人。那么我们党的文件还说,少则几代人,多则十几代人甚至更长。那我们25年一代你乘以十几代人是多少年?有几个像我们这样的老同志,还有我这样的年纪的,再比我年轻的要经过多少代人奋斗,才可能建成一个真正发达的国家。

这是对于我们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判断,这是不断的深化。我觉得这是对的,否则的话我们就急躁冒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技术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所以说我们(需要)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规划)。只改了一个字,但是奋斗目标是不能变的,基本精髓是不能变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判断,中国是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是不能变的。只有立足于这些东西,我们才能准确地,科学合理地制定我们的奋斗纲领、奋斗目标、主要的政策措施,然后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深化,加以提炼与时俱进,这样才有生命力。

所以十八大的这五点新要求,许多都是十七大对十六大的深化,然后十八大对十七大进一步深化,但是总的线条、脉络大的框架没有变,也不能变,变了不知道是多么惨痛的教训。这是开始给大家交代的来龙去脉。

二、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点新要求

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五点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六大、十七大都是这样提的,十八大要求更高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重大进展。

这个概念是1996年的九五计划提出来的,当时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十七大把它改了两个字叫做“发展方式”。为什么把“增长方式”改成“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方式讲得更多的是经济增长投入的要素、产出的效率、规模的扩张、速度是不是比较平稳。发展方式包括增长成果是否更为公平的、普遍的为全体人民共享,而且里面的结构是否平衡,各种关系是否协调、整个发展过程是否可持续,这强调的更多,因此发展方式的概念更加丰富要求更高,要达到的话就难。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从1996年到现在已经干了16年了,干了三个五年计划了,我们取得重大进展了吗?应该说在某些方面是取得了,在某些方面没有取得,反而更加恶化了,这就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大了。有些矛盾更加突出了,转型当中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了。这个不是坏事,而是说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比较单纯、体制比较单一,人的关系也比较单纯,由单位、组织纵向地就可以管理了。现在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有些人没有单位管理,比方说我们老同志有归属感,我们有一个单位。好多年前我们讨论离退休政策的时候提过属地化管理,把老同志干脆纳入街道,反弹极其强烈,我们革命这么多年,把我们当作家庭妇女弄到街道上去了,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老干部活动中心是老干部对党对政府的一种归属感,这是我们家。党的属地化领导、支部、党员管理还是属地化的。这就是我们不断探讨的社会管理的新情况。

社会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大家也不满意,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我认为还是进步,因为过去没有这么多的利益关系、矛盾关系,协调的渠道都不全,现在我们有了,这是一种进步,但是情况更复杂了,复杂才是这个社会转型、进步的必然。否则的话我们还是很单一,就是过去那一套东西。我们现在很多人回忆起来说,你看过去多好多好。过去多好现在谁接受?普通老百姓完全回到过去他能接受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矛盾越来越多,就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个挑战是很突出的,所以十八大要求必须在这一方面要明显增强,然后我们实现双倍增就是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要比十年前翻一番。

(ppt上)城乡居民收入蓝字是十八大新加上的,黑字都是以前都有的,这几个字加进去就体现了我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精髓的部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社会就是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政治更加文明、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更加良好,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到2020年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是多少?14到15亿。

为什么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这样的目标?因为在新旧世纪之交,小平同志讲的第二步战略实现了。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初步小康,初步小康是什么概念?小平同志当时讲的是人均GDP800美元,但是2000年的时候我们达到了900美元,900美元是什么状况?世界的低收入国家。去年我们达到了5400美元,我们进入了世界的中等国家偏上,叫做上中等收入国家,今年可以达到6000美元。小平同志设想的第三步,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又是一个什么概念。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发达国家是指高收入国家,不是中等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统统叫做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中国奋斗到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才叫做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底线是11000美元,美欧日是4万到5万人均GDP。所以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当了世界第二,不值得太盲目自大。我们的人均GDP离他们差大概8到9倍,排名到世界100位左右。我们要奋斗到中等发达国家,就至少要超越人均GDP11000美元。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明、富裕又有亲和力的强国。下面我还要讲什么叫亲和力?这是十七大报告的原话。

说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翻番,体现了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成果被人民更为公平地共享。还有十七大提出了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十几亿人口。全面小康大家不要小看它,温饱有余富裕不足这个区间很长很长。2020年还有30年,后三十年我们干的,全面小康基础上更加完善小康,那是十九大甚至二十大规划后三十年,现在我们先把这个干成了再说。

我们现在是初步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它的定量含义是什么?低水平人均GDP只有900美元,当时只有四分之三的人口达到小康标准,这个标准是国家统计局测算的,不公布,但是内部要掌握的动态。现在我们只有70%到80%的人。也就是说你也得100%或者90%,要惠及十几亿人口到2020年我们十四亿到十五亿,要使这么多人达到小康。现在这么大的地区差距,多难。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条件、人口分配、经济发展差距比较大,其他几个方面特别是资源环境、人口分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全世界差距最大的国家。在这样的落后的东方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我们怎么样建设现代化,这个挑战极其艰巨。所以十八大提出坚持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要明显增强,我们再来双倍增。如果光来双倍增,这方面没有增强,这不叫全面小康,还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是一个初步的小康。现在在新旧世纪之交,如果奋斗20年还是那个水平,只是空谈四个现代化,中等发达国家,这不是我们要折腾的事。

接下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测算,到底能不能翻倍增。现在网上一看十八大提出双倍增,大家开始炒,说我们百分之七点几就能达到。达标也不容易,不要光看达标的七点几,那个不是很难,我认为相对还比较容易。难的是背后的关系,我们测算,2020年比2010年翻番的话,GDP和人均城乡收入7.2%就行了,但是这个结构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2010年GDP实际增速9.2%,如果以这儿为起点算,我们到2020年翻番的话不用7.2%就翻了,只需要6.95%。城市收入我们7%就可以翻了,也不用7.2%。农民去年11.4%增幅,未来9年6.7%就翻番了。你们看这几个数,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比较接近,这个关系比较协调。再看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市三个点连续三年了,这就很好,还要缩小差距。

我们看一个单单的数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后面的关系,比例是否协调,如果不协调,翻番了有什么值得可夸耀的。咱们国家速度从来不难,老翻番、老提前,难的就是背后的关系,这是我们要应对的挑战。

我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小平同志提出了两步走,80年代一步走,工农业总产值翻番。当时还没有第三产值统计概念,工农业总产值提前三年翻了,翻了以后咱们党提出来国民生产总值翻番加上了服务业,国民生产总值是GNP不是GDP,它没有剔除物质消耗,有重复计算,不是新增加值的概念,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效率概念,是一个总量扩张的概念,容易掩盖计划经济的毛病,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扩张不讲效益,所以我们跟国际接轨了,1997年我们国家颁布了GDP,就是扣除了物质消耗的。

工农业总产值翻番提前了好几年,国民生产总值翻番我们也提前了,后来我们党和政府把它修改为国内生产总值就是GDP翻番,GDP到1995年也提前翻番了,后来我们党的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改为“人均GDP翻番”。

所以我们中国的速度是问题吗?中国的速度不是问题,因为潜力比较大,再有各方面铆足劲争。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大家注意力转移到质量效益上头来,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管理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这一系列中长期增长的最深厚的源泉。所以我们说要看这张图,坚持使农民增收,最近这三年的态势要延续到2020年这才是最好的。但是网上讨论到这个深度了吗?没有,媒体没有这个深度,所以就需要研究机构的专家,来研究、来为决策当局提供背景、决策的依据。否则的话我们就把大家努力的方向引导偏了。

我参加了十几年相关文件起草,我们也得学习以前的文件怎么说的,我今天给各位老同志汇报的都是有文件依据的,不是我在这儿信口开河的,而且这些文件都是我们研究讨论形成的结果。我光讲文件怎么起草的、怎么说,那没用。文件的背后有很多研究的成果,成果帮助大家理解十八大,甚至到以后,这样才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过去十年我们做得怎么样,过去十年我们的速度是什么样?我们以1978年为100,2000年增长了6.6倍,相当于那个时候的7.6倍,2010年相当于1978年20倍,2010年比2000年是将近三倍、翻了两倍,年均10.5的增长速度。我们再看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慢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10.5%,城镇的收入9.7%,农民的才7.04%。这样我们看经济增长不只翻了一倍。2000年的三倍增加了两倍,城市也相当与两倍多,增加了一倍多,农民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你说这种翻番有什么特别值得夸耀的吗?我认为不值得,过去我们认为这样是对的,现在我们认为这样有很大误差。经济增长10.5%,中间老百姓没有得到同步增长,多出的点哪儿去了?政府和企业。我们这里说的政府包括公检法等大政府的概念,和其他企业、单位。居民户得到的不多,我们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当中的储蓄比重,政府和企业比重两个不断上升,居民不断下降。

我们看过去的规划理念也是这样的,十一五规划制定的是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收入增幅为5%,这2.5个点哪儿去了?那会儿认为是应该的,把这个积累用到建设上去,用到政府、用到企业去。所以说为什么这些年消费不如投资增长快,因为整个的分配结构出现了问题。初次分配当中的工资收入慢于利润增长。最后肯定企业财富积累得快于老百姓,国民收入再分配当中,政府和企业的收入都发生了失衡。所以双倍增平均都7.2%是不行的,解决不了结构失衡的问题,关系的协调性、平衡性解决不了,可持续也达不到。所以我们说十八大坚持十七大、十六大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可持续性,不增强双倍增有什么意义?我认为没有意义。

给大家演示这两张图我觉得还是挺有说服力的,过去十年这个状况我们要改变。十二五规划我们就改变了。十二五规划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也是要略大于7%。这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制定都是略大于、等于或接近,这就是明显的导向。既然制定这样的目标导向,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要跟上,要保证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就是剔除物价上涨,要跟经济增幅同步,否则就很难扭转目前这种失衡状况。

当然十二五规划还有第二句话就是:劳动报酬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个很难测算,但是它对微观、对企业是是极其有指导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更多地关注到了公平分享的发展成果,但是我们对创造财富的效率积极性、动力可能有点忽略了。要把蛋糕分平了,我们要把蛋糕做大了才行,把蛋糕的质量弄得更好、更可靠、更安全,大家吃起来不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所以十二五提出的两个同步是非常要紧的,但是我们讲第一个同步讲得比较多。我今天给同志的汇报不是照本宣科念文件,而是说这个文件的形成背后,文件的某一句提法,我们不能单独拿出来,只做很浅层次的宣传。当然可以吸引眼球,老百姓容易理解会比较感兴趣,但是从我们工作性质的角度来说,我们绝不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我们一定要把它条分缕析说得很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怎么认识把握把,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很有指导意义,同样对于我们这些已经退下来的和将来还会退下来的人怎么去分享这个社会成果。当这个社会创造的财富积极性都不够了,不能逐步做大蛋糕、做好蛋糕,我们等着更公平的分配那是没有盼头的,总有一天坐吃山空的。因此我们说现在社会上对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呼声很高,党和政府制定一个政策要非常严谨、科学、合理,我们不能把胃口调得很高,结果又做不到。做不到,公信力何在?党的凝聚力、号召力何在?因此我们制定的目标一定是科学的、合理的、有预见性的,但是要经过努力要可以达到,你不能经过努力我们达不到。这是我跟大家讲很简单的一句话,我们深究起来可以做一些认真的梳理。

下面还有两句新话:“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化质量明确提高”。这是对我们十二五乃至全面小康社会都有要求的。工业化基本实现是十六大提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在工业化实现水平很低,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我们还有一个工业现代化。所以我们工信部的领导同志们就不大赞成提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他们认为还早着呢。他们主张到2050年实现基本实现工业化,后来我说这个不能改,你要改了奋斗目标太低了。我们现在说的基本实现工业化还是适合我们的发展阶段的,比如说制造业的比重,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要达到合理水平。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幅度提升,农业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我们现在30%到40%的农业劳动比重只生产不到10%的GDP,这叫什么工业化国家?这是典型的工业农业国,我们连这个任务都没有实现。所以十六大给我们规划的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个要求不算太高,一定要做到。但是现在学术界讲,基本实现工业化大概是2020到2030年,这有一些量化的指标。这都没有关系,比如说到203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你到2050年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工信部领导同志们主要讲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差距太大了。所以说四个现代化我们哪一个实现了?工业算不错的基础我们都没有实现,部门领导还不同意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十八大提出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抓住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的数字化、信息化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我们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听说咱们老干部学操作电脑、接发邮件、用PS软件,我说我还不会用PS软件处理图片,我们只是用办公软件。这就是信息化,信息化带来我们社会各个方面的效率的提升,蛋糕可以做大,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民主、包括社会基层各种各样的呼声反映上来,效率极大提升了,信息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过去我们都没有提,十八大提出来了,是非常敏锐的。

再有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十七大提出的是“城镇化程度明显上升”,这个不难做到,到2020年我们可以达到55%、到60%。但是到70%才稳定,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个差距很很大。问题是我们中国去年达到51%的城镇化率,我们的公共服务并没有覆盖这么多人口。

大家知道农民工钟摆式的来回移动,这就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很多老同志都是白发苍苍,新中国初期,你们肯定都经历过那段工业化一五、二五,农民进城,那就是产业工人。我们中国的产业工人哪儿来的?农民。为什么现在我们就不能承认人家是我们城市的市民和产业工人,非得来一个农民工,后来觉得农民工有点歧视,就改成 “进城务工人员”六个字。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国务院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文件都一度改称进城务工人员,结果说来说去又改回来了,大家听着绕嘴。

事实上这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非常大。我们城镇化水平是51%,温总理说我们进入以城市文明为主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结构,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但是要看到背后城市化质量远远达不到,尤其现在我们的公共服务,主要面向35%的户籍人口,甚至16%个点的常住人口,我们没有照顾人家。所以我们讨论的时候说,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首先是普照农村,后来说要普照到每一个角落。农民现在也很有意见,你给我一个城市户口,我土地交了我的权益保证不了,所以现在各地城市化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农民上楼在楼里面养鸡、养鸭、养猪、养牛的。

下面紧接着就是“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所以第一部分关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字数不多,就有这么多内容可讲,光讲其中的一条我们都讲不完。所以今天一个半小时对我来说挑战极大,后面可能得压缩。同志们可能不满意,说给我们讲的不够。真是没办法,时间太短。

责任编辑:刘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