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播也要“讲政治”(3)

中国文化传播也要“讲政治”(3)

1 “七七事变之后不久,日本向侵华战场派出了一支由文学家组成的特殊的侵华部队,当时称为‘笔部队’。‘笔部队’成员们以笔为枪,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参见王向远著:《“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七七事变之后不久,日本向侵华战场派出了一支由文学家组成的特殊的侵华部队,当时称为‘笔部队’。‘笔部队’成员们以笔为枪,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参见王向远著:《“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2 [日]池田德真著:《宣传战史》,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3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82页。

4 日本二战史学者池田德真在《宣传战史》一书中认为英国的宣传战中的风格属“谋略派”,德国属“论理派”,美国属“报道派”,法国属“平时派”,苏联是英国的“亚流”。 参见[日]池田德真著:《宣传战史》,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88~101页。

5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213页。

6 曼德拉曾在牢中服刑了27年,在其40年的政治生涯中获得了超过100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7 列宁:《无产阶级的军事纳》,载《列宁选集》第2卷,第872页。

8 2012年10月12日,诺贝尔文学奖当年得主莫言在老家山东高密举行记者见面会。莫言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拿起笔来,我就非常明确一个观点,我是站在人的角度,写人的情感、人的命运,我的小说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的界限。”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祝贺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贺信希望莫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莫言称获奖是文学的胜利 批判社会黑暗面凌厉严肃》。《李长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祝贺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

9 [英]保罗•哈里森著,钟菲译:《第三世界:苦难、挫折、希望》,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10 转引自胡文涛、招春袖:《英国文化外交: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成功之路》,北京:《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9期,第31页。

11 英文“巴尔干”(Balkan)一词转为动词(Balkanize)就有使之政治单元破碎化(to break up into small mutually hostile political units)的含义。参见Webster’s newworld dictionary,Second College Eddition. Copyright by William Collins Publishers Inc. p107.

12 [俄]B.A.利西奇金、Л.A.谢列平著,徐日翰等译:《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13 转引自王向远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14  2012年10月12日,莫言在与记者的见面会上,有记者提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莫言表示,莫言称:《讲话》是一个历史文献,它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对推翻腐朽政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今天再看,确实有巨大的局限,比如过分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过分强调文学的阶级性而忽略了文学的人性。莫言表示,我们这一代的作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延安文艺讲话的局限,我们所有的创作都是在突破这个局限。《莫言曾抄写“延安文艺讲话”,称与创作没矛盾》。

1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长征开始的初期就遭受5万余人的重大损失,其中过第一道封锁线减少了3 700人,过第二道封锁线减少了9 700余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损失了8 600余人,突破湘江时锐减30 500余人,使出发时的8.6万红军,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余人。王美芝:《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情报原因》,载《党的文献》2012年第5期,第68页。

16 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页。

17 陆游:《算子•咏梅》

18 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309页。

19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年8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8页。

20 张分田著:《秦始皇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21 武训(183~81896年),原无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他“修个义学为贫寒”的理想,靠出卖苦力挣钱,甚至不惜自残自贱,争取施舍。靠行乞三十八年,最终在柳林、临清、馆陶建起了三处义学。清廷赐武训黄马褂和“乐善好施”匾额,准予建立牌坊。

22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为总结明亡和李自成起义失败教训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连载发表。发表后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重视,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该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成单行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3 盛巽昌、欧薇薇、盛仰红编著:《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 这样评点历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24 盛巽昌、欧薇薇、盛仰红编著:《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 这样评点历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0页。

25 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 000页。

26 毛泽东:《应当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载《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16页。

27 1959年6月毛泽东同《人民日报》负责人吴冷西谈话。转引自薜泽石:《听毛泽东讲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28 1959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蓉园和省委书记周惠谈话。转引自盛巽昌、欧薇薇、盛仰红编著:《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 这样评点历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29 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1948年3月20日0,《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8页。

30 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1948年3月20日0,《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7页。

31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82页。

32 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说:“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在他们那短促的自由时刻里,他们运用自由的那种方法,也确乎是值得他们丧失自由的”,而“使意志得以公意化的与其说是投票的数目,倒不如说是把人们结合在一起的共同利益。”关于法律的作用,卢梭说:“法律的僵硬性会妨碍法律得以因事制宜,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就能使法律成为有害的,并且在危机关头还能因此致使国家灭亡。程序以及种种手续上的拖延,都需要一段时间,有时候这是局势所不容许的。很可能出现千百种情况都是立法者所根本未曾预料到的;因而能够察觉到我们并不能预见一切,这本身便是一种极其必要的预见了。”“因此,就绝不能要求把政治制度僵硬化到竟致于取消了那种使法律中止生效的权力的地步。就连斯巴达也都曾让它的法律休眠过。”“如果危险已到了这种地步,以致法律的尊严竟成为维护法律的一种障碍;这时候,便可以指定一个最高首领,他可以使一切法律都沉默下来,并且暂时中止主权权威。在这种情况下,公意是无可怀疑的;并且很显然,人民首要的意图乃是国家不至于灭亡。”[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1、40、159、160页。英国哲学家,全面阐述宪政理论的先驱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说:“制定法律的权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1页。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民主制度的奠基者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年)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严格遵守成文法无疑是一个好公民的重要义务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的。迫切需要、自我保存、危急时保卫祖国等法则是更重要的义务。死板地遵守成文法以致失去了祖国,也就失去了法律本身,失去了生命、自由、财产以及所有那些与我们一同享受那些东西的人,从而荒唐地为了手段而牺牲了目的。当年在日耳曼敦战役中,华盛顿将军的部队受到盘据在邱姓住宅的敌人的骚扰,他毅然将大炮对准住宅猛轰,尽管那是一个公民的财产。当他围攻约克敦时,他将近郊村庄夷为平地,因为他认为国家的安全必须高于财产法之上。”[美]托马斯•杰斐逊:《致约翰•科尔文(1810年9月20日)》,朱曾文译:《杰斐逊选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74页。李普曼说:“如果我们去看一下最古老、最强有力的民主政治就会发现,它们早已把公众舆论搞成了一个迷。那些老到的舆论组织者几乎可以说参透了这个迷,因而能够在选举日制造出多数来。”[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86页。

33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载《列宁选集》第4卷,第209页。

34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载《列宁选集》第4卷,第210页。

35 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79页。

36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载《列宁选集》第4卷,第235页。

37 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1942年9月7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2~883页。

38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3页。

39 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两次石油危机,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面对“滞胀”,政府过度干预导致政府膨胀、政府开支增加、企业税赋加重等问题。对此,凯恩斯经济政策束手无策。这使得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应时而起。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后,否定凯恩斯主义,采用新自由主义为其国家经济的基本政策。西方学者又称新自由主义为新保守主义。

40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1989年所出现的、包括十项政策工具在内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其基本原则是:贸易经济自由化、市场定价、消除通货膨胀和私有化。 

41 转引自《美国人再次拿走诺贝尔经济学奖》,《环球时报》2012年10月16日第4版。

42 《美国送戈尔巴乔夫“自由勋章“ 赞其结束冷战”》,。 “从1901年首设诺贝尔经济学奖到去年为止,总计有71位美国公民单独或者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梳理2007年至今年,美国经济学家几乎‘包揽’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43 《美国人再次拿走诺贝尔经济学奖》,《环球时报》2012年10月16日第4版。

44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45  这一观点由武廉洁同志在讨论中提供。

46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是十二册著作《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关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英国外交的关系,可参阅张文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英国战后外交政策》,载张文木著:《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99页。

47 池田大作,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会活动家。1928年生于东京,毕业于富士短期大学经济系。是日本创价大学、创价学会的创始人。时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日莲正宗法华讲首席讲师、创价学会国际协会会长等职。著有《人类革命》《论生命》和《我的释尊观》等著作。

48 [日]池田大作、[英]阿•汤因比著,苟春生、朱继征、陈国梁译:《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49 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50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页。

51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载《列宁选集》第4卷,第225页。

52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0页。

53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54 毛泽东《念奴骄•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55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956年11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页。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