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

浅析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

【摘要】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和平力量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建设“和谐世界”可谓任重而道远,它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需要国际社会继续共同不懈努力。中国今后仍将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坚定力量。

【关键词】中国外交 和谐世界 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和谐世界”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洞察国际局势,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为新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确立了新的宏伟目标,体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新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也是中国外交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外交“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背景与意义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呼吁不同文明国家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和谐世界”理念被写入《中国和俄罗斯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中国倡导的这一全新外交理念开始逐步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并接受。同年9月,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面阐述了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被国际舆论评价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一份“和谐世界”宣言书。此后,胡锦涛在国内外不同重大场合始终倡导和强调中国的这一重大外交新理念。2006年春,胡锦涛出访沙特时发表题为《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同年4月,他又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博采文明之长,建设共荣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2009年9月,胡锦涛参加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发表《同舟共济,共创未来》重要讲话,重申“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2011年12月,胡锦涛在中国“入世”十周年高层论坛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合力应对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总体特征在于:它是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安全、稳定安宁的世界,是强调互利合作、尊重包容、求同存异的世界,更是促进人类普遍发展、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世界。可以说,新世纪以来,“和谐世界”已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名片,中国提出“和谐世界”新理念,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和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和谐思想本身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深厚思想文化传统,“和”的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而这种传统作为中国的一种战略文化,自古以来就对中国处理对外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也为当代中国外交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和谐世界”理念,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理念在现代外交上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因此,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也是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一种发扬光大。

其次,“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也正是受中国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启发所致。换言之,“和谐世界”理念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国际社会中的理念延伸。毋庸置疑,和谐社会思想与“和谐世界”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政策保障,中国致力于建设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乃至于最终实现现代化,必将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而中国推动国际社会努力建设和谐世界,也必然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再次,从国际社会的现实来看,尽管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中国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既出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也符合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之,“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既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又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关系中的理念延伸;是针对当今并不太平、也不和谐的世界发出的真诚而正义的呼吁;同时,中国倡导“和谐世界”理念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积极回应,体现了中国爱好和平、追求正义、尊重国际秩序的大国责任意识,进一步巩固了负责任的建设性大国形象。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