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应有的本质特征
政府清正廉洁,则民心汇聚、百姓拥护;贪污腐化,则众叛亲离,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清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应有的本质特征。“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政府清正廉洁,则民心汇聚、百姓拥护;贪污腐化,则众叛亲离,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在革命战争中,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始终和共产党站在一起,就是因为当时的旧政府不是把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权力用来为少数掌权者自己谋利益,搜刮民财,中饱私囊,最终失尽民心。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1947年解放战争尚处于相持阶段时给马歇尔的信中就这样写到:(蒋介石)政府犹如病入膏肓的病人,衰弱不堪,充斥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而(共产党)官兵同甘共苦,为理想而献身战斗,抛弃一些私心和个人享受。他断言共产党人将全面获胜。不久之后他又这样对国民党高级将领说:“共产党人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用廉洁换得的人心。”
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与贪污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一直追求建立的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政府的真正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清廉的政府。从建党初期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惩处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败分子,到新时期我们党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查处一批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树立了威信,赢得了人心。
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掌握着各种资源调配的权力。能否使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被用来为公共利益服务,是检验政府权力运用合理与否的标准。作为人民的政府,其机构设置、功能定位、权力运行程序、工作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体现人民的要求,都应该保证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如今,我们不断通过改革来克服一切可能导致权力滥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推进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就是为了保证政府行为公开、透明、公正。近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中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为我们从制度层面实现政府清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