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与世界战略均衡

国家战略与世界战略均衡

“国家战略”概念的使用源自于美国。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在组织和使用一国武装力量的同时,组织使用该国的政治、经济、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构成国家战略要具备以下三大要素:一是全局性要素。需要在国家层次进行谋划和决策,有需要照顾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性质的相对独立的领域,就称为战略的全局。国家战略的全局性表现在空间概念上,是宇宙空间、全球或者一个国家、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是对国家战略全局的总体谋划;表现在时间概念上,有较长的期限,是贯穿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的全过程。一般要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表现在达成国家目标上,是目标明确,着眼长远。国家战略的策划者和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关注长远,胸怀全局,通盘考虑,把握国家战略是关系全局性成败的关键,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二是对抗性要素。制定与实施国家战略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的政治目的。国家战略是阶级、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的反映。体现其大政方针和立国之本。在战略谋划上,选好战略对象,确定战略目的,有针对性地建设和使用好进行对抗性斗争的国家力量。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注重扬长避短,培育出奇制胜的力量。三是预谋性要素。国家战略的本质在于创造和变革,维护国家利益。要预测、预见到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影响国家利益实现的不利因素和后果,谋划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克敌制胜的对抗性策略,注重深谋远虑,多谋善断,做到秘而不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个国家是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之所以说重要就是这四个国家各自的战略选择,以及相互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到世界安全和经济发展,即关系到世界和平发展的两大主题。美国是个极端重视国家战略,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绝对战略优势的国家。中国是新兴经济大国,日本是经济强国,俄罗斯是军事大国。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说日本秉持岛国思维,是个没有战略的国家。如果以历史的视野,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未免失之偏颇。历史上日本在侵略中国之前的十年、二十年就开始收集研判中国情报,从军事、经济、文化、民意等各个方面着手战争准备。从国家战略的三个要素来分析,日本是有国家战略的,只是在岛国思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对国家战略方向的误判。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以“韬光养晦,和平发展”为国家战略。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美国的国家战略表现为维护其世界超级霸权地位,扼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力量。而日本则是个岛国,缺乏战略纵深,且多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发展,要日本把国家战略定位于和平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要说中美日国家战略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以中庸与和谐为基石,寻求实现和平发展;美国遵循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法则;日本岛国思维掠夺成性,只有向外侵略扩张才有未来。已经实现脱亚入欧国家战略的日本,取得了超越亚洲的战略优势。日本人的地域和人种优越感早已膨胀起来,只是囿于被美国驻军的大钳制约。我们习惯于说日本是贱人,谁打败了他,他就对谁俯首帖耳。不像中国,明知打不过也要硬打还名为游击战。因为中国是为民族生存而战,是战略的被动方。而日本是战略的主动方,两颗原子弹的苦头他做梦都想要美国人也尝尝。“911”和金融危机预示着美国的强盛出现转折,为日本的强国梦想带来转机。于是日本联手韩国要求撤走美军战略基地,提出东北亚共荣发展的概念。而中国的迟疑和观望让日本感到时机尚不成熟,马上调转枪口,利用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扼制中国,避免过早地暴露日本自己的国家战略目标。

谋划国家战略是美国的拿手好戏。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切入点就是制造东北亚紧张局势,让日韩盟国觉得还离不开美国势力的存在。日本、韩国借势顺手推舟调转航向,充当美国亚太战略的急先锋,而剑锋所指就是朝鲜半岛安全问题最大的利益相关方中国。美日韩通过有预谋地制造“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以试探中国的“底线”。把“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开进黄海,通过军演,美国已对中国的“底线”有了一个自己的理解:只要不进攻中国本土,中国就绝对不会进行武力反击。当初美国提出航母进入黄海的时候,我们是明确反对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经济专属区,距离中国大陆只有一百多公里,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战略腹地就将全部被置于美国的航空母舰、飞机、大炮和导弹的攻击半径之内,这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实际上就是要侵略和灭亡中国的战争预演。

日本在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问题上,对中国已经开始的战略调整出现严重误判,并且在选战中发生把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战略失误。面对钓鱼岛实际控制权在日本一方的原有格局被自己不当行为打破的不利局面,日本新上台的右翼政府绝不会善罢甘休。有好事者在网上设想了中日钓鱼岛开战的四种情形:第一种,中国仅仅对于入侵钓鱼岛领空、领海的日本自卫队机、舰,就地歼灭。可能的结果:举世哗然,世界经济动荡。两国备战。日本向美国、联合国控诉。美军没损失,不会动用武力介入。第二种,钓鱼岛开战,中国除就地解决日本自卫队机舰外,中国海空军在更广泛的海域空域形成进攻态势,诱使自卫队出海和升空迎战,并重创之。可能的结果:美军没损失,不会正面攻击中国海空军。美军升级战备等级,在东亚全面对解放军布防,加派两个航母战斗群到东亚,实行电子干扰。美国严厉警告中国,并给予日本装备、情报支持。美国可能建议联合国托管钓鱼岛。第三种,钓鱼岛开战,二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常规弹头突击日本境内所有自卫队目标,尤其是机场、军港、防空导弹阵地。空军、海航随即开展第二波次打击,力争全歼海上自卫队并大部歼灭航空自卫队。可能的结果:空军、海航的第二波次打击很可能遭到美军的电磁甚至火力反击。由于攻击了日本本土,美军有可能出现伤亡,至少会对我开展电子战,很可能出动F22打击我空中力量,甚至出动FA18和B2攻击我东南沿海机场,美核潜艇及大型水面舰只也可能以巡航导弹攻击我海军舰只和基地。战事扩大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比如二炮再对美军基地实施报复打击,或击沉、击伤美航母,美国可能攻击我东部基础设施和经济目标。为避免终极误判,美军不大可能攻击我二炮。短暂冲突后,中美都会选择停火。美国事后大举移兵东亚,对中国长期实行海空封锁和监视。中国要等下次战争才有机会收回钓鱼岛。第四,一旦钓鱼岛有事,中国不动声色。二炮秘密进入一级战备,核潜艇秘密出海。随后,日本主要军事和社会经济目标(包括核电站)遭到铺天盖地的核打击;中国200个大城市开始紧急疏散;我驻美大使告知美方,日本已经不复存在。但美军驻日基地均未遭打击,中国陆基洲际导弹和海基导弹随时准备回击美国可能的核攻击。可能的结果:鉴于日美安保条约的一个缔约方及安保标的已经灭失,美国认为没必要为了一个已经不存在盟友而介入一场已经结束了的战争。于是全世界空前团结,紧急行动起来,联合应对放射性尘埃的污染。

这种预测缺乏依据太过简单,对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的危害估计得太乐观。我们认为,只要中国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让世界列强确实感受到中国人民坚定的战争意志,就没有人敢与中国进行正面作战。日本、菲律宾的寻衅挑事,只是妄想引起美中对决,他们好取渔翁之利,而美国又绝不会做主仆颠倒的亏本买卖。然而,中国从现在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从内政外交上都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对外战争的洗礼来转移视线,同仇敌忾。这不是什么好战和不好战的问题。在美国及其同盟国要把战争强加给中国人民时,中国唯一的选择就是丢掉幻想,准备战斗。要丢掉已经过时的“韬光养晦”思想,丢掉“与国际接轨”的臆想,丢掉“时机在我”的幻想,丢掉可以“和平崛起”的一厢情愿。大敌当前,在如何应对战争的问题上,为政者应旗帜鲜明地高举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摒弃一切惧敌、容敌、资敌、媚敌、投敌的幻想,坚定战争意志,号召人民同帝国主义作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15日称,考虑到在钓鱼岛附近地区和自卫队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形,中国领导层可能已开始备战工作,营造备战氛围。据《解放军报》1月14日报道,关于2013年的任务,解放军总参谋部指示全军“要强化打仗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做好打仗准备”。日本已经公然出动战机对中国正常巡航的公务机和军方海上巡逻机进行挑衅,中国空军亦派出歼十战机进行调查取证和保护措施,可以说中日之战很可能一触即发。从日本媒体的重视程度来看,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指示已经显露出威慑效果。同样感受到中国强硬姿态的还有美国,美国已经建议中国在中日战机可能出现的擦枪走火问题上保持理智。日本《产经新闻》称,据一名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介绍,近期在北京举行的钓鱼岛问题研讨会上,“打小规模对日战争还是全面战争渐成议论的焦点。主张打小规模战争的人被称作‘鸽派’,并受到批评”。对狂妄自大的日本搞小规模惩戒手段不管用,不仅可能会变相帮安倍政府提高支持率,还会送给美国和北约的梯次介入的口实。因此,只要中日空军开始接战,我二炮部队就立即对日本那霸和宫古基地实行远程打击,让其迅速丧失就近支援作战的能力,并用导弹清除日本在钓鱼岛上非法构建的所有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不给美国任何反应时间。然后视日本的反应决定下一波攻击目标。中国只有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拿出当年炮击金门和美舰的手段和气势才能真正震慑美国。

但是,中国要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慎重选择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决战之地和时机。从战略全局考虑,首选是在南海。这是控制中国与中东,印度洋,非洲的海上要道,也是中国威慑周边宵小之国的海上军力屯兵场。南海是控制日本、韩国经济命脉的战略要冲,控制了南海战略要地,就牢牢把握住了战略全局的主动权。南海还是东亚重要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运输通道,控制南海,进而威摄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马六甲海峡,这才能够最有效地展示中国的军事威慑力。我们在选择战争手段之前,可以先运用经济手段。目前日本、韩国、美国在华有大量投资,好像是我们要看他们的脸色。其实不然,日韩对中国的依赖性更大。钓鱼岛争端后中日经贸遇冷,日本经济应声下滑就很有说服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美日两个在二战时期激烈对抗的国家,能够在彼此确认的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组成战略同盟。中国与俄罗斯也可以消除前嫌,在双方认可的国家利益之上进行战略合作。这样就会形成新的战略均衡,而战略均衡才能够有效保障世界实现和平发展。中国决策层实现新老交替以后,习近平再三强调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他在2012年的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11月29日,习近平提出“中国梦”这一关键词,引用毛泽东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上讲话时,习近平再次引用毛泽东的诗词。在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习近平向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领导主动提及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习近平再三提及毛泽东,强调毛泽东思想不能丢,这是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习近平引用毛泽东在1934年夏写下的诗词《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有深意的。表明现在中国虽处逆境,经济社会发展如逆水行舟,但仍然能够以乐观、豁达之豪情,对中华民族振兴大业坚定必胜的信心。对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推动民族和解,社会和谐;从阳光财政和税政改革入手,在制度上保证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对外则淡化意识形态之争,强化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坚定不移走强国强军路线,要按大国思维大国原则来处理国际事务。而且我们不再刻意掩饰中国和平发展的声音,我们也期待国际社会要逐步习惯于听到中国快速发展的声音,学会理智地对待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影响。

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坚定的战争意志和战略自信。自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以后,30多年来顺从美欧,裁军、军工转民用,采取“韬光养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所谓国策,造成中国的岛礁被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弱小国家占领,资源被疯狂开采。小小的无赖国家菲律宾竟敢无视中国的无数次严厉警告,“国家战略”概念的使用源自于美国。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在组织和使用一国武装力量的同时,组织使用该国的政治、经济、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构成国家战略要具备以下三大要素:一是全局性要素。需要在国家层次进行谋划和决策,有需要照顾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性质的相对独立的领域,就称为战略的全局。国家战略的全局性表现在空间概念上,是宇宙空间、全球或者一个国家、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是对国家战略全局的总体谋划;表现在时间概念上,有较长的期限,是贯穿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的全过程。一般要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表现在达成国家目标上,是目标明确,着眼长远。国家战略的策划者和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关注长远,胸怀全局,通盘考虑,把握国家战略是关系全局性成败的关键,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二是对抗性要素。制定与实施国家战略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的政治目的。国家战略是阶级、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的反映。体现其大政方针和立国之本。在战略谋划上,选好战略对象,确定战略目的,有针对性地建设和使用好进行对抗性斗争的国家力量。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注重扬长避短,培育出奇制胜的力量。三是预谋性要素。国家战略的本质在于创造和变革,维护国家利益。要预测、预见到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影响国家利益实现的不利因素和后果,谋划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克敌制胜的对抗性策略,注重深谋远虑,多谋善断,做到秘而不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个国家是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之所以说重要就是这四个国家各自的战略选择,以及相互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到世界安全和经济发展,即关系到世界和平发展的两大主题。美国是个极端重视国家战略,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绝对战略优势的国家。中国是新兴经济大国,日本是经济强国,俄罗斯是军事大国。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说日本秉持岛国思维,是个没有战略的国家。如果以历史的视野,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未免失之偏颇。历史上日本在侵略中国之前的十年、二十年就开始收集研判中国情报,从军事、经济、文化、民意等各个方面着手战争准备。从国家战略的三个要素来分析,日本是有国家战略的,只是在岛国思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对国家战略方向的误判。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以“韬光养晦,和平发展”为国家战略。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美国的国家战略表现为维护其世界超级霸权地位,扼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力量。而日本则是个岛国,缺乏战略纵深,且多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发展,要日本把国家战略定位于和平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要说中美日国家战略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以中庸与和谐为基石,寻求实现和平发展;美国遵循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法则;日本岛国思维掠夺成性,只有向外侵略扩张才有未来。已经实现脱亚入欧国家战略的日本,取得了超越亚洲的战略优势。日本人的地域和人种优越感早已膨胀起来,只是囿于被美国驻军的大钳制约。我们习惯于说日本是贱人,谁打败了他,他就对谁俯首帖耳。不像中国,明知打不过也要硬打还名为游击战。因为中国是为民族生存而战,是战略的被动方。而日本是战略的主动方,两颗原子弹的苦头他做梦都想要美国人也尝尝。“911”和金融危机预示着美国的强盛出现转折,为日本的强国梦想带来转机。于是日本联手韩国要求撤走美军战略基地,提出东北亚共荣发展的概念。而中国的迟疑和观望让日本感到时机尚不成熟,马上调转枪口,利用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扼制中国,避免过早地暴露日本自己的国家战略目标。

谋划国家战略是美国的拿手好戏。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切入点就是制造东北亚紧张局势,让日韩盟国觉得还离不开美国势力的存在。日本、韩国借势顺手推舟调转航向,充当美国亚太战略的急先锋,而剑锋所指就是朝鲜半岛安全问题最大的利益相关方中国。美日韩通过有预谋地制造“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以试探中国的“底线”。把“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开进黄海,通过军演,美国已对中国的“底线”有了一个自己的理解:只要不进攻中国本土,中国就绝对不会进行武力反击。当初美国提出航母进入黄海的时候,我们是明确反对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经济专属区,距离中国大陆只有一百多公里,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战略腹地就将全部被置于美国的航空母舰、飞机、大炮和导弹的攻击半径之内,这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实际上就是要侵略和灭亡中国的战争预演。

日本在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问题上,对中国已经开始的战略调整出现严重误判,并且在选战中发生把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战略失误。面对钓鱼岛实际控制权在日本一方的原有格局被自己不当行为打破的不利局面,日本新上台的右翼政府绝不会善罢甘休。有好事者在网上设想了中日钓鱼岛开战的四种情形:第一种,中国仅仅对于入侵钓鱼岛领空、领海的日本自卫队机、舰,就地歼灭。可能的结果:举世哗然,世界经济动荡。两国备战。日本向美国、联合国控诉。美军没损失,不会动用武力介入。第二种,钓鱼岛开战,中国除就地解决日本自卫队机舰外,中国海空军在更广泛的海域空域形成进攻态势,诱使自卫队出海和升空迎战,并重创之。可能的结果:美军没损失,不会正面攻击中国海空军。美军升级战备等级,在东亚全面对解放军布防,加派两个航母战斗群到东亚,实行电子干扰。美国严厉警告中国,并给予日本装备、情报支持。美国可能建议联合国托管钓鱼岛。第三种,钓鱼岛开战,二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常规弹头突击日本境内所有自卫队目标,尤其是机场、军港、防空导弹阵地。空军、海航随即开展第二波次打击,力争全歼海上自卫队并大部歼灭航空自卫队。可能的结果:空军、海航的第二波次打击很可能遭到美军的电磁甚至火力反击。由于攻击了日本本土,美军有可能出现伤亡,至少会对我开展电子战,很可能出动F22打击我空中力量,甚至出动FA18和B2攻击我东南沿海机场,美核潜艇及大型水面舰只也可能以巡航导弹攻击我海军舰只和基地。战事扩大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比如二炮再对美军基地实施报复打击,或击沉、击伤美航母,美国可能攻击我东部基础设施和经济目标。为避免终极误判,美军不大可能攻击我二炮。短暂冲突后,中美都会选择停火。美国事后大举移兵东亚,对中国长期实行海空封锁和监视。中国要等下次战争才有机会收回钓鱼岛。第四,一旦钓鱼岛有事,中国不动声色。二炮秘密进入一级战备,核潜艇秘密出海。随后,日本主要军事和社会经济目标(包括核电站)遭到铺天盖地的核打击;中国200个大城市开始紧急疏散;我驻美大使告知美方,日本已经不复存在。但美军驻日基地均未遭打击,中国陆基洲际导弹和海基导弹随时准备回击美国可能的核攻击。可能的结果:鉴于日美安保条约的一个缔约方及安保标的已经灭失,美国认为没必要为了一个已经不存在盟友而介入一场已经结束了的战争。于是全世界空前团结,紧急行动起来,联合应对放射性尘埃的污染。

这种预测缺乏依据太过简单,对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的危害估计得太乐观。我们认为,只要中国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让世界列强确实感受到中国人民坚定的战争意志,就没有人敢与中国进行正面作战。日本、菲律宾的寻衅挑事,只是妄想引起美中对决,他们好取渔翁之利,而美国又绝不会做主仆颠倒的亏本买卖。然而,中国从现在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从内政外交上都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对外战争的洗礼来转移视线,同仇敌忾。这不是什么好战和不好战的问题。在美国及其同盟国要把战争强加给中国人民时,中国唯一的选择就是丢掉幻想,准备战斗。要丢掉已经过时的“韬光养晦”思想,丢掉“与国际接轨”的臆想,丢掉“时机在我”的幻想,丢掉可以“和平崛起”的一厢情愿。大敌当前,在如何应对战争的问题上,为政者应旗帜鲜明地高举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摒弃一切惧敌、容敌、资敌、媚敌、投敌的幻想,坚定战争意志,号召人民同帝国主义作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15日称,考虑到在钓鱼岛附近地区和自卫队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形,中国领导层可能已开始备战工作,营造备战氛围。据《解放军报》1月14日报道,关于2013年的任务,解放军总参谋部指示全军“要强化打仗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做好打仗准备”。日本已经公然出动战机对中国正常巡航的公务机和军方海上巡逻机进行挑衅,中国空军亦派出歼十战机进行调查取证和保护措施,可以说中日之战很可能一触即发。从日本媒体的重视程度来看,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指示已经显露出威慑效果。同样感受到中国强硬姿态的还有美国,美国已经建议中国在中日战机可能出现的擦枪走火问题上保持理智。日本《产经新闻》称,据一名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介绍,近期在北京举行的钓鱼岛问题研讨会上,“打小规模对日战争还是全面战争渐成议论的焦点。主张打小规模战争的人被称作‘鸽派’,并受到批评”。对狂妄自大的日本搞小规模惩戒手段不管用,不仅可能会变相帮安倍政府提高支持率,还会送给美国和北约的梯次介入的口实。因此,只要中日空军开始接战,我二炮部队就立即对日本那霸和宫古基地实行远程打击,让其迅速丧失就近支援作战的能力,并用导弹清除日本在钓鱼岛上非法构建的所有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不给美国任何反应时间。然后视日本的反应决定下一波攻击目标。中国只有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拿出当年炮击金门和美舰的手段和气势才能真正震慑美国。

但是,中国要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慎重选择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决战之地和时机。从战略全局考虑,首选是在南海。这是控制中国与中东,印度洋,非洲的海上要道,也是中国威慑周边宵小之国的海上军力屯兵场。南海是控制日本、韩国经济命脉的战略要冲,控制了南海战略要地,就牢牢把握住了战略全局的主动权。南海还是东亚重要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运输通道,控制南海,进而威摄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马六甲海峡,这才能够最有效地展示中国的军事威慑力。我们在选择战争手段之前,可以先运用经济手段。目前日本、韩国、美国在华有大量投资,好像是我们要看他们的脸色。其实不然,日韩对中国的依赖性更大。钓鱼岛争端后中日经贸遇冷,日本经济应声下滑就很有说服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美日两个在二战时期激烈对抗的国家,能够在彼此确认的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组成战略同盟。中国与俄罗斯也可以消除前嫌,在双方认可的国家利益之上进行战略合作。这样就会形成新的战略均衡,而战略均衡才能够有效保障世界实现和平发展。中国决策层实现新老交替以后,习近平再三强调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他在2012年的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11月29日,习近平提出“中国梦”这一关键词,引用毛泽东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上讲话时,习近平再次引用毛泽东的诗词。在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习近平向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领导主动提及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习近平再三提及毛泽东,强调毛泽东思想不能丢,这是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习近平引用毛泽东在1934年夏写下的诗词《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有深意的。表明现在中国虽处逆境,经济社会发展如逆水行舟,但仍然能够以乐观、豁达之豪情,对中华民族振兴大业坚定必胜的信心。对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推动民族和解,社会和谐;从阳光财政和税政改革入手,在制度上保证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对外则淡化意识形态之争,强化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坚定不移走强国强军路线,要按大国思维大国原则来处理国际事务。而且我们不再刻意掩饰中国和平发展的声音,我们也期待国际社会要逐步习惯于听到中国快速发展的声音,学会理智地对待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影响。

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坚定的战争意志和战略自信。自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以后,30多年来顺从美欧,裁军、军工转民用,采取“韬光养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所谓国策,造成中国的岛礁被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弱小国家占领,资源被疯狂开采。小小的无赖国家菲律宾竟敢无视中国的无数次严厉警告,持续与中国在黄岩岛形成对峙,吸引了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参与其中,使中国的南海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在这种巨大的危险面前,一些居庙堂之高的主和派和所谓的知识精英,还在那里大谈特谈“和为贵,战必失”,妄谈什么“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是迂腐、无知,拟或就是无耻。“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因为谋划者能战善战,而且敢战。我们30多年的“病猫”状态和“掏光养贿”实践,有谁还相信我们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日本不信,韩国不信,越南不信,连菲律宾也全然不信。

在事关中国战略展开的南海实施一次有限的军事打击,一场为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只会彰显中国维护和平发展的坚强决心和战争意志。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中国要把握好有利有节的关键点,痛击胆敢入侵者和一切占领者。现在已经不存在战与不战的考量,只有开战时机的把握。不战不足以平民愤、聚民心,不战不足以立国威。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一次有限军事打击,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战争能力和战争意志。也让中国人民真切地看到中国正在进入“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