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与世界战略均衡(2)

国家战略与世界战略均衡(2)

围绕中国、日本、美国在钓鱼岛和南海等争议岛屿上展开的国家战略碰撞,中外媒体和战略咨询机构各显其能,各种观点、谋划精彩纷呈:

1、世界上哪五个国家最惧怕中国强大?

日本: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与中国距离近且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创伤最大。日本二战投降后拒不认错,明里暗里勾结一切反华势力,不惜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对中国予以围堵,公然将台湾纳入它的势力范围。

美国:从解放战争开始便想扶持其傀儡政府,但未能如愿。从此美国视中国如眼中钉、喉中刺,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封锁和围追堵截,至今禁止向中国出口武器和高科技等产品,并干涉其相关各国不允许向中国出口武器和军事往来。美国是单极霸权国家,不希望任何国家挑战它。中国是美国目前最大的债权国,尽管中国人民远不如美国人民富裕,但中国的上升势头却一直在持续,这对霸权欲极强的美国来说是不愿看到的。

印度:经过中印边境战争后,领略了中国人的厉害。但那时印度同时有美俄两大阵营的支持,所以那场战争中国虽说打胜了,却没得到实际利益,至今印度还强占着中国的8万平方公里领土。现在印度又甘当美国围堵中国的棋子,且左右逢源,处处想和中国攀比。中国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印度的扩张野心,使它不敢对巴基斯坦轻举妄动。

越南: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中国在其后方勒紧裤腰带往越南输送武器弹药和粮食。越战胜利后,越南把中国的仁慈它当作软弱,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不惜认贼作父,甘当美国围堵中国的棋子,不仅在蚕食中国南沙的岛屿,而且一直在做号令东盟的春秋大梦。

菲律宾:宵小之国不值一提,但可以作为战略实施的导火索。

2、世界上谁最惧怕中日战争?

美国:希望中日之间不太平,但又担心中日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国家,首先是美国。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内心充满恐惧和疑虑。现在实施的重返亚太战略,无非就是围堵遏制中国的崛起,希望把有可能成为潜在对手的大国扼杀于崛起之初。但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只好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各种矛盾挑唆群小挑衅中国,以达到削弱延缓中国崛起的目的。但又不希望亚太因此而发生大规模战争,那样不仅会使美国失去在亚太的各种战略支点,还将殃及美国自身。美日美韩美菲有军事同盟条约,战争打响,如果其参与,中国最近接二连三的试射远程战略导弹就是对其最大的警示,也是宣誓如果美国胆敢直接介入战争,中国必然将战火烧向美国本土,这对美国来说是无法承受的灾难。另外,美国人比谁都清楚日本人的狼性和奴性的劣根性特质,假如其帮助日本击垮了中国,等于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更加凶残无比的敌人,现在日本看似对其唯唯诺诺,将来壮大后肯定会首先转身攻击美国。如果不参与,等于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亚太战略布局,促使亚太各国放弃美国向中方靠拢,如此反而会加速中国崛起的进程。可以说,在美国还没有把握能完胜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与周边各国彼此的相互折腾,保持低烈度的小规模冲突和矛盾最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所以,当美国看到局势恶化时,立刻会运用恐吓、利诱等卑鄙而虚伪的手段两面周旋,以免局势滑向有损其战略利益的境地。

日本:日本历史上就以服强凌弱著称,骨子里的狼性和奴性并存。强大时堪比畜类,凶残无比;弱小时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现在日本之所以敢疯狂挑衅周边各国,就是其狼性特质的明显体现。日本假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认为此时能一劳永逸的夺取钓鱼岛,而中国又会慑于美国的威力而不敢还手。没料到,其此次抢岛购岛,中国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以致有点措手不及,但又不甘心吐出已吞到嘴的利益,只有耍弄“和谈”欺骗伎俩派人急访中国,其奴性的一面在此处演绎的淋漓尽致。最重要的是,其内心无法肯定战事发生美国是否真会为其卖命,日本比谁清楚,没有了美国,战争会给其族类带来的将是亡国灭种,中国肯定不会对其心慈手软了,老账新帐一起算。

亚太各国:亚太各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如果中国此时与日本发生战事,无疑将会给各国的经济带来十分沉重的打击,亚太地区的经济将会因此而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状态。现在虽说有极少数国家也在积极配合美国挑衅中国,他们无非就是想趁火打劫博取利益最大化而已,他们清楚如果美国实现主宰亚太以后,不仅他们现在抢到的各种成果会被美国掠夺一空,甚至连自己的国家主权都无法保障,结果只能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惨结局。亚太各国也十分清楚日本的侵略本性,现在他们能有和平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有美国压制着日本这头恶狼,另一方面中国也对日本形成强大的制衡作用,如果没有中国对日本的制衡,他们早就不知道被日本欺负成什么样子了。小国的生存法则就是谁强大就依附谁,现在他们之所以依然依附追随美国,就是因为中国没强大到能保护他们的程度。

俄罗斯和印度:俄、印也高度关注中日战事。无论是中国胜还是美日胜,都对其不利。中国战胜日本,虽说会消耗许多国力,但却去除了阻碍其迅速崛起的一个巨大障碍,震慑了其他原先不断滋事的小国,逼退在亚太失去战略支点的美国,中国的崛起之路将会更加顺畅,国家地位在亚太甚至在全球层面将会得到质的提升,这不是俄罗斯和印度想要看到的结果。假如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日本取胜,这样美国战后会趁虚而入,没有了中国这个强大的屏障,俄罗斯将会直接面临美日的威胁,加上西部美国主导下的北约的威慑,将会使自身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堪局面,这更是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而且,当中国面临国家危亡时会放手一搏,发动核打击,最后整个世界走向毁灭。印度的心态与俄罗斯也大致相似,印度清楚,美国现在只是有中国这个更强的潜在对手而暂时故意放松对印度的打压遏制而已,一旦腾出手来,收拾起印度也不会有丝毫的心慈手软!

3、希拉里不拉偏架,那还是美国吗?

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月18日对到访的日本外相说,美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不持立场,但承认钓鱼岛在日本行政管辖范围内,反对任何寻求破坏日本行政管辖的单边行动。这是美就中日钓鱼岛争端公开拉偏架。

钓鱼岛之争以及南海之争,最终都会转化成中美博弈,这是美国国家战略使然。美国是否有用军事手段遏制中国崛起的决心?这要看中国的战争准备和战争意志的坚定与否。随着中国日渐强大,美国这样做的战略风险只会与日俱增。美国显然不愿意主动面对这样的风险,美国选民不会同意他们的政府拿国家命运做愚蠢的赌注。目前,中国与日本及菲越的摩擦都是围绕争议岛屿的归属,中日即使开战,它的性质也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钓鱼岛处于中国国防力量的有效威慑范围之内,美国如果做战术性的介入,并无取胜把握。中国有足够的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报复美国的拉偏架,让美国陷入它不愿陷入的泥潭,颜面扫地。在钓鱼岛和南海争端上,美国因素很重要,但它没有大到中国无法对付的程度。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的家门口,中国不是去太平洋深处惹是生非,我们是在保卫自己的主权。无论美国干不干涉,中国都应在钓鱼岛和南海坚持行动的有理有利有节。中国不好战也不惧战,无论碰上谁,我们的态度和意志都是一样的。中日美围绕钓鱼岛将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博弈期。各方将彼此试探,摸底线,打心理战,同时享受彼此合作的好处。现在的真实情况是,各方都无意进行战争,但又都对擦枪走火加紧做预案。局势的战术性不确定性更多,战略上反而更清晰些,那就是,现在还不是西太平洋主要力量发生战略决战的时候,钓鱼岛没有那么大的触发力。中国最重要的是保持对钓鱼岛主权在我的坚定性,要让外界读得懂、读得准确:中国反击军事挑衅的坚决性,要像对和平发展的坚决性一样毫无悬念。

4、驻日美军的矛盾心态

驻日美军司令安杰瑞勒说:“在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问题上,美国政府已经多次表示过立场,根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规定,美国负责的日本防卫的范围,是日本行政管理之下的区域,钓鱼岛目前在日本的实际管理之下,应该适用于日美安保的防卫范围。近日,美国上院正在研究这一个问题,想把相关的内容写入国防权限法,国会不同于政府,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准则,我们没有发表评论的权力。作为驻守太平洋,尤其是驻守日本的美军,我们清楚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但是,我们不会提政府制定什么政策,提供什么计划。万一钓鱼岛发生了什么事态,作为驻日美军,我们能够做的一件事,就是等待政府的意见。如果政府有命令要求我们介入的话,那么我们会采取相应的防卫措施。我们也清楚钓鱼岛问题的复杂性。太平洋和这一海域的和平稳定,对于大家来说都有利,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所以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这一种和平与稳定。”

5、中日民间谁做好了战争准备?

围绕钓鱼岛问题,新上台的安培晋三政府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毕殿龙认为,多种迹象表明,中日角力将长期化甚至发生一场战争之后,才能够寻求中日关系新的平衡。中日如果发生战争,胜负不但取决于包含军事在内的综合国力,也决定于以党派和领导人为代表的国家意志,更需要一个团结一心的民意基础。需要反省的日本人为何更仇视中国人?中日两国相比,哪国民众已经为开战做好了准备?尽管没有更加系统和准确的数据,来研究和说中日哪国的民众为开战做好了准备,但散见于各类分类调查以及网络上的各种言论,中国民众对待中日开战,还需要更多的情绪酝酿和更为系统和充分的准备。

共同社1月5日报道,据其日前对日中两国各1000人实做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日本将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国有化后,66%的中国人表示“将不购买日本产品”,95%的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反日情绪高涨”。该结果再次反映出尖阁(钓鱼岛)问题对中国人的感情和行动造成了很大影响。71%的中国人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回答“喜欢日本”和“信赖日本”的比例分别为37%和31%。由此可见,并非所有受访者都持有强烈的反日情绪。60%的日本人认为有必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但回答“喜欢中国”和“信赖中国”的分别仅占6%和5%。可见抱有反感情绪的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多。上述调查的数据也许不够全面和准确,但却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日本对中国的提防和仇视心理更甚于中国对待日本。

中国民众对待中日战争的态度与日本相比更为复杂。如果需要对日开战,中国民众面对日本有以下几种态度:其一,日本对以往的侵略历史不但不能像德国那样有很好的反思,而且不断挑战战后秩序,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应该有足够的警惕,对日本要做好开战的准备。这部分人是属于理性的鹰派。其二,新仇旧恨,让部分中国人认为,必须给日本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才能够让中国真正安全。这部分人中是对日本最反感和仇视的人,甚至主张对日不妨使用核武器。愤青多在这部分人之中。其三,不希望战争,但不惧怕战争。没有自己主动的、独立的想法,随时听从国家的召唤。其四,对中日关系的走向冷漠的和不满情绪的人。尽管部分是因为个人遭遇不公甚或是对社会现象不满的人的一时气话,真的中日开战,也会兄弟阋于墙而能够一致对外。但愿意开门揖盗,没有强迫就愿意充当汉奸的人群也不容小觑。其五,对日本抱有好感的人。这部分人战争中不一定会成为汉奸,但就是对日本恨不起来。其六,日本和美国联手,中国力有不逮,应该尽量避免和日本开战。

同样完成于2012年11月底至12月初上述问卷显示。关于购买日本产品问题,52%的中国人表示“本来购买日本产品,但发生了这次问题后,我不购买了”。有关今后抵制日货行为会如何发展,53%回答“渐渐平息(半年到一年内)”,占比最多。关于赴日旅游,67%的中国人回答“发生了这次问题,我不想去”。回答不想去中国旅游的日本人也占到69%。自九月份之后,中国赴日旅游人数减少了三成,而日本赴华旅游旅减少了五成以上。在抵制日货上,中国也处于劣势。仅仅抵制不到两个月,有些政府官员就站出来以合资企业有众多中国就业机会为由,呼吁为不要抵制这些产品。而像照相机、摄像机等,中国无法生产或者质量不能取代的,不但不会去抵制,还担心抵制之后买不到。种种原因,发自民间抵制日货的效果并不如预期。出现这样的尴尬,中国政府在产业布局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在生产和经营上,没有给出更多的选择并形成了长期的依赖。上世纪被日本侵略蹂躏的中国人,还没有日本更仇视中国,这除了日本政客长期致力于军国主义复活教育外,中国对于日本文化对中国民众的侵略和影响也缺少长期的警惕。年轻一代“哈日”盛行,就是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反观日本民众在长期军国主义思潮的熏染下,不但长期对中国的崛起抱有戒心,而且企图重温上个世纪侵华的美梦。除非法律禁止的,日本政府没有对民间任何反对或仇视中国的情绪做任何限制或引导。比中国,日本民众的情绪有更充分和自然的展示。也正是这种展示,选择让安培晋三上台,才更应该引起中国的警惕。

面对日本已经完成民意基础的战争动员,中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自欺欺人,说好战的只是日本政府,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无论民众是否真正爱好和平,如今已经被绑在了安培晋三的战车上。在民意的积累和动员上,中国不要再传递错误和矛盾的信息。比如,钓鱼岛被谷歌渲染成是中国政府设定的不得搜索的关键词。这会被日美看作自爆其弱。是会被误解为,防范自己的民众甚于防范日本人。日美不时有按耐不住的发起对中国战争的冲动,就是错误地认为,可以用一场战争刻意激化中国内部矛盾,导致中国从内部解体。他们没有信心用战争直接打败中国,而是企图用战争做催化剂,让中国自己毁灭自己。

中日民间战争准备的差异和危险性在于,中国很多人局限于通过力量的展示,获取钓鱼岛海域的局部主动,而日本则是对抗中国做好了全面的、长期的、强硬的准备。对待已经完成实际的战争动员的日本,中国不能将战争动员局限在钓鱼岛海域,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海战,要做好对日全面战和本土战的准备,如此就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的民意动员和战争准备。人群很容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民意则需要长期的用心经营。政治体制的差异,日本亡党不会亡国,中国则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执政党对民族的振兴和存亡负有更重要的责任。中国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内外局势,必须稳步推进改革,继续遏制腐败,更充分地代表和顺应民意。化解内部矛盾,凝聚民族力量,同仇敌忾,才能众志成城,立于不败之地。

6、国内信任危机干扰国家战争意志的形成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2013年1月7日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越来越多相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毋庸置疑,这种信任危机如果得不到迅速扭转,将影响到人心的凝聚和国家战争意志的形成。

蓝皮书指出,“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不断发生的社会性事件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仇恨、愤怒、怨恨、敌意等负向情绪与需求不满足、不信任、社会阶层分化有密切关系。弱势群体中一些本该同情却欣喜、本该愤恨却钦佩、本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从一个极端贫穷的国家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效地改善了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执政党及其政府同人民的信任关系也已经降到了新低点。今天的中国社会,深度的仇官氛围到处蔓延,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实际行为中。社会几乎已经假定,没有一个官员是好的;只要用心挖掘,就可以挖到任何一位官员的腐败行为或者其它丑闻。在网络上,人们一直在发掘每一位官员的丑闻,找寻对官员表达不满的机会。在实际生活中更是如此,很少有人会去同情官员的各种“遭遇”,无论是官员个人还是官员的家庭。

7、绝不能让南中国海成为世界大国的角力场

从表面上看,南海问题加剧似乎只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几个国家的纷争,但实际上反映的是大国在南海的博弈。美、日、印等区域外的大国出于与中国争夺海权、资源、地区主动权等多重考虑,他们蓄意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并以南海“安全危机”为借口,加快地区战略实施,扩大其影响力。而越南、菲律宾等国则极力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有预谋、有意识的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东盟秘书长素林2012年11月27日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说:“我们需要留意怎样一个现实,如果各国不努力解除紧张局势,而是火上浇油,南海可能将演变成为另一个巴勒斯坦。”中国南海研究院吴士存院长近日表示,当前南海问题的多边化、国际化和复杂化态势进一步凸显,我国妥善处理南海争议问题的空间和回旋余地越变越小,复杂性和难度进一步增加。南海争端由来已久,为何近年来事态愈演愈烈?美国新战略“重返亚洲”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的鼓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借机频繁制造争端,抗衡中国。如今这片海域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南海时局不时陷入紧张,向着复杂化、多边化、国际化、甚至全球化的方向不断升级。中国必须及时调整战略方针,妥善处理好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南向争议海权的矛盾,在南海问题上统筹处理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的矛盾,维护南海权益与维护中国与有关争端国双边关系稳定的矛盾,绝不能让南中国海成为世界大国的角力场。

8、美国才是中国的战略对手

钓鱼岛包括周边海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有关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即1403年的《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与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窃取的一切岛屿、领土归还中国。1951年9月8日,日美排除中国和苏联私下达成《旧金山和约》,将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又签订“归还冲绳协定”,将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由于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的西侧上沿,中国和日本是两个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中间又由冲绳海槽分隔。所以一旦日本窃取了钓鱼岛,那么日本就会让其领土踏在中国的大陆架上。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了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更重要的是美国、日本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进到中间线以西。这就是美国完成对中国围追堵截的战略意图。但是从1972年以来,中日双方在钓鱼岛出现争,日本政府的处理都很低调。双方甚至达成了搁置(钓鱼岛)主权的协议,但是40年后今天日本却打破长期低调,开始明目张胆的抢夺钓鱼岛。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国力超越了日本,美国要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当今世界美、中、日、欧、是经济强国和地区,但2008年开始的由‘次贷危机’演变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大衰退。欧洲紧跟其后陷入‘欧债危机’,然而中国在世界经济大衰退时却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这种不降反升的势头,让身处经济衰退中美国十分焦虑,也让丢失第二经济地位的日本忧虑。为了防止中国利用世界经济危机增强国家实力,也为了美国早日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抛出两大策略对付中国。一是逼迫人民币大幅、迅速升值。二是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开动印钞机贬值美元。这一升一贬就可将中国对外吸引投资资本的能力降低,同时积攒的财富也会被悉数掠走,就像1985年美国逼迫日本签订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的5年间,日元币值上升35%以上,日本企业出口遭受重大打击。国际投机资本刺破日本的股市和房市的泡沫绝尘而去,掠走大量财富使日本经济从巅峰进入了十几年的衰退期。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国际上不断压迫人民币升值。从政治上联合日、欧的施压,再到军事上黄海演习。其目的就是胁迫人民币快速的、大幅度的升值。

美国所谓的‘财政悬崖’其本质就是缺钱,其实整个美国经济都在缺钱。从2008年11月25日联储实行首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来,大量的印刷美元却没有引起美国经济好转。甚至没有引起多少通货膨胀,说明美联储印了那么多钱都流出了美国。虽然美元贬值可以赖掉很多债务,但它也使美国国内资本源源不断的逃离美国。因为全世界的有钱人都会为了资产保值,去投资那些经济相对好的国家和地区。那么当今世界谁具有升值和投资吸引?那就是亚洲,亚洲有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体-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如吸铁石般吸引着大量的美元资本,从而将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如泥牛入海。如果这两个国家打起战争来,就会将国际投资资本从这个地区逼迫出去。它们会重新寻找安全的地区落脚,环顾世界欧洲处于危机中已是自身难保,东亚战争又剑拔弩张,只有回流到美国才最安全。这样美国目的就达成了,利用回流的美元资本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同时结束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快速增长。

中国要运用战略智慧,与战略对手美国在中国的家门口——南海、东海打一场抗击美日的现代化战争。这场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主要是以经济战为主、军事摩擦为辅。抵制日货已让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日本想给美国人当枪使也会力不从心。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日本宣布国有化钓鱼岛,中国就宣布领海基线;今天日本海事巡航明天中国就渔业执法,你敢对我海监飞机警戒射击我们就对海钓鱼岛海域实弹演习射击。你要驻军我就设钓鱼岛靶场,拿出当年万炮震金门的气势,长时间与美日进行摩擦拼消耗、拼疲劳,争取时间多造航母壮大海、空军的实力。利用美国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彻底堵死美国用战争转嫁国内危机,摆脱经济困境的可能。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