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老三样最后一个是就业的问题,整个十二五时期,就业结构矛盾更加凸显了。针对局部地区的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今年两会会涉及到吗?
杨禹:就业问题大家关注点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稳定住经济增长,一定解决就业增长、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过去一两年很多场合反复说、我们实现经济增长,这个增长一定能够带来足够就业的,对于今天中国基本国情来说,我们解决就业问题压力远远大于其他世界上主要经济体。我们经济增长一定考虑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这个产业怎么发展。我们工业化和城镇化怎么布局的时候,随时随地要考虑它能够解决多少就业问题。解决就业容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发展,有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现在想抛开它,想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它带来更加集中高水平城镇化生活,会激发更多服务业的发展。我想我们今年关于就业问题,首先看我们经济发展能不能带动解决更多的就业,这是评价经济发展质量重要指标。第二,今天中国就业问题越来越多体现具体结构性问题,不是供大于求,供过于求的问题。有些地方农民工出来不好找工作,同时有大量产业和企业想找工人找不到,会看到非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时半会找不到工作,有些企事业单位对有水平大学生毕业生求贤若渴,我们就业问题面临更多是结构问题。怎样将某一种类型劳动力企业事业单位,和目标当中渴望的劳动力见上面,我们今天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当中特别要注意让他们彼此之间有更丰富的渠道来挂起钩,知道彼此对方在哪儿。让原来素质不那么高的农民工,他的就业技能得到提升,特别是农民工输出省份,地方政府出钱培训你的技能,然后你自己找工作。我想这样的努力,需要做得更多。在用工地,比如东部沿海地方,用工地政府应该做什么?要提高自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你这个地方,比如广东的企业,你这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招来他所渴望的工人,不仅仅取决于这个企业给员工开多少工资,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给农民工提供多少公共服务。地方企业和地方政府绑在一起争夺劳动力,输送地的政府和用工地的政府都是大有作为的地方,他们都有帮助企业和帮助劳动者更好的彼此找到对方,都有这个职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