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当下的启示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当下的启示

毛泽东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农民教育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全局性、人本性、政治性、实效性”等特点,对今天我们打造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队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是提升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根本途径;培训新型农民的内容应贴近生活、贴近需要;培训新型农民的方式应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与特点

始终重视农民教育,体现全局性。毛泽东以农民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基于我国国情考虑的。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文盲愚昧对农民实现自身解放和发挥其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的作用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此,毛泽东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著名论断。1949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再次强调:“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的扫除文盲,所谓的普及教育,所谓的大众文艺,所谓的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由于长期以来,以毛泽东为领袖的党中央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农民及农民教育问题,并通过创办农民夜校、农民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机构,对农民进行持续的政治启蒙运动和文化教育,从而提高了红军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综合素质,为新中国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尊重农民的合理诉求,强调人本性。出身农民家庭的毛泽东非常关心和爱护农民,把尊重农民的合理诉求作为进行民主革命和建设新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之一。毛泽东提倡一切从农民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他所提出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的思想成为党在不同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指南。同样地,在农民教育问题上,毛泽东一再强调应根据农民的自觉和自愿来进行。首先,他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知识分子要和农民打成一片,通过帮助和教育农民,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其次,在教育内容、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时间安排上,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充分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实际困难,力求让农民兄弟做到生产和学习两不误。再者,他认为,农民教育的根本在于发动农民,关键在于培养农民学习的自觉性,让他们自觉去学习。为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积极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团结起来,同自己的文盲、封建迷信以及各类不良习惯作斗争,消灭自己“脑子里的敌人”。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特征,突出政治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这在他的加强农民教育理念与实践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毛泽东认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对此,他在各个时期和场合都十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干部和指导员要结合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农民从小生产者转化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运用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教育农民,确保实效性。在内容上,毛泽东主张紧密围绕扫盲、消灭卫生问题、破除封建迷信等农村思想文化工作,有所侧重地推进,积极做好农民教育运动。毛泽东还非常重视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他指出:“农民学习技术,应当同消灭文盲相结合”。

在形式上,毛泽东坚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多方法、多渠道并用来教育农民,效果明显。首先,确立了社会化的农民教育思路。毛泽东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一文中就把这种思想明确化:“可以把整个边区变做一个大学校,每一个乡就是一个学校。所有的老百姓和干部在这个大学校里学习生产,学习文化。”实践证明,这种把游击战术运用到基数大而分布又广泛的农民群体的教育工作中,适应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农民的生活特点,普遍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其次,在学校教育中,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抗日战争特殊时期,毛泽东大力倡导“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等教育方式。第三,主张办学方式灵活多样。1958年,一大批农村简易小学、农村中学、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学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农民教育的重要阵地。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