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李克强在回答有关反腐败的提问时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李克强的话朴素明了,群众看到了“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更感到了打造“民生政府”的暖意、善意。
近年来,行政开支居高不下,尤其是“三公”支出。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民生支出不断增加,行政开支不断减少,切切实实体现了“执政为民”思想,人民群众的生活成本就能从根本上降低,可支配收入自然也会上升。
政府要过紧日子,权力越大越要带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与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不无关系。一些地方一想到降低成本,就从最基层开始,而往往忽视了领导层。李克强为此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这就意味着,部门、领导权力越大,越要带头过紧日子。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打造“民生政府”,兑现改革承诺,就必须直面“深水区”的风险与挑战。政府过紧日子的改革,是在政府身上“动刀子”,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李克强如是告诫我们,当以此共勉,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