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2)

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2)

二、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的原因

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异质文化的互斥、民族认同的强化、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国家构建的滞后等四个方面。

1.异质文化的互斥。世界上的文明起源和特质不尽相同,相异文明的文化根基也大相径庭,导致异质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加剧彼此间的排斥,这主要体现在东西文明进程中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上。譬如,以美国为主的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式的快餐文化、摇滚音乐和西部牛仔式的嘻哈(hip-hop)文化,既突出了西方文明反映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简洁、明快的特征,又显示了欧美人对自由、包容、个性的追求。然而,像中国的京剧和四合院,日本的木偶剧和茶道,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皮影戏(shadow play)等表征了东方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特质。其中,中国人所崇尚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理念的讲仁、尚义、守礼的和气、和平、和谐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特别深远,像越南尽管早就从中国独立出去,但受到中华文明的长期浸润而始终不能摆脱中国化的趋势[13]90。并且,古印度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随着历史的演进已逐渐淡出或湮没。可见,所谓今日的东方文明主要是以中国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华文明。亨廷顿曾指出:“在正在显现的世界中,属于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是紧密的,反而常常是对抗性的”[18]199。这就预言了两种文明相遇后,势必产生一系列的冲突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家间交流的频仍与移民的地理流动而不断撕裂掉地方文化的封闭圈、冲蚀掉民族文化的守旧观念,扬弃其固有的惰性,而植入强大的生命力,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促使地方文化复兴。与此同时,当相异文化汇合、碰撞后,也必然带来不同文明背后的相应的不同价值观念、思维理念、生活习俗、行为模式、宗教实践等方面的强烈反应,促使地方文化在鲜明的反差中感到相形见绌,从而加剧保守性、封闭性。这样,地方民族主义借助文化保护主义而不断催生出狭隘的地方主义,强大后的族裔民族主义伺机向国家施加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文化共性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异却加剧分裂和冲突”[18]133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见的跨境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便是明显例证[19]。

2.民族认同的强化。民族认同是指一个民族成员通过诸如民族语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所表述的对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意识,并在日常的饮食习俗、衣着打扮、家居摆设、建筑风格上体现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的特质。认同一个民族,可能是通过与他民族的不断接触、相互往来、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对本民族更加关注、特意重视的结果,或许是由于异族的过分傲慢、偏见、鄙视以及所主导的剥削思想、实施的压制策略而对我族逐渐强化的一种反省与自觉过程。民族认同强弱与民族意识、民族意志、民族精神密切相关。而民族文化是民族意识、民族意志、民族精神的载体,所以民族文化一经生成后就不断作用着民族认同的强烈程度与持续长度。

在全球化时代,一旦多元文化主义扭曲发展,如果国家政府未及时采取相应的良好对策,协调多元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作用,那么,地方民族主义势力的抬头、族裔民族主义的激进等就自不待言。民族认同强化的同时可能致使国家认同的相对弱化[20]。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主要表现:国家认同要求各民族认同国家的现实政治、主流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意识一致,增强国家民族精神和国家民族意志的凝聚力、向心力,体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和美好口碑,展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优良素质。然而,民族认同则诉求本民族文化权利、自身的经济利益、政治的参与和分享,不仅对他民族具有排他性、竞争性,而且具有对国家政治的合法性、国家文化的主导性、国家经济的支配性的严峻挑战。由于全球化“创造了更具有反思性思维的公民”[21],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增进了人们主动参与世界大舞台的一种全球意识[2]295。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当公民以更加开放的方式积极反思当今社会的弊端时,不仅会激情责难政府的腐败行径,而且容易将热情转向地方认同和民族认同上。在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西方敌对势力的蛊惑下,利用跨境民族间的历史积怨和现实反差来激化地方民族主义对抗国家,甚至要求由自治走向自决,那么分裂国家的危险就近在眼前,不是所谓的危言耸听。为此,我们必须承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对抗的一面。只有在正视民族认同高涨弊端的时候,才能思考如何理性控制,合情合理地限定民族认同的激烈情绪,科学地引导民族认同趋向正确目标的发展。只有国家主动回应民族的合理合法的要求、不断满足民族发展的愿望,那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关系才可以被消解,因为民族认同只是多样化认同、多层次认同中之一种。一个民族在强化本民族认同的同时,如果始终保持与国家认同的方向一致,即将民族认同从属于国家认同之下,那么,强势的民族认同也可能起到巩固国家的统一、国防的安全、国力的强大的积极作用。

3.经济发展的失衡。经济发展的失衡,乃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律。失衡,既指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的差距,又指国内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策略的失误或欠周全,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国际来看,不平衡的表现主要在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国内来说,不平衡凸显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上。当今社会,世界上所有国家除了重视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外,尤其关注国家的经济建设问题。但注重发展经济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就一定会均衡和协调。事实上,发展中国家与后殖民化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一些国家的国内稳定。譬如,库尔德人所聚居的库尔德斯坦(Kurdistan),主要位于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交界处,面积约有40万平方公里,主要属于山区和高原,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交通十分不便。虽然库尔德民族分属于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不同的国家而被理论界视为库尔德问题的关键所在[22],但是,经济以落后的畜牧业为主且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重要原因。如果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政府充分考虑到在财政支出、资金投入、银行贷款、科技开发等方面的经济优惠和政策帮扶,缩小库尔德斯坦地区与中心地带的经济差距,改善库尔德人的生活境况,并保护库尔德民族文化和政治权利,那么,解决库尔德问题并非是棘手的困难。

经济发展的失衡,在多民族国家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一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民族地区人民对国家政府的满意度下降、信任度衰减,地方民族主义就有可能在他者的唆使下要求民族的自决,从而促成分裂分子独立建国野心的得逞。苏联的解体,部分由于苏联模式的痼疾,也部分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误导,还部分由于国家经济总体发展的不平衡所致,这既体现在国民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衡、经济体系的失序上(曾以集体农庄制度而发起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造成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23],又体现在以大俄罗斯民族主义长期主宰经济发展的地区倾斜而导致经济的发展不协调上。那么,像苏联这样的大国走向四分五裂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4.国家构建的滞后。何谓国家构建?福山定义为:“就是在强化现有的国家制度的同时新建一批国家政府制度”[9]序:1,通过强化国家力量而发挥国家职能的应有功效作用。有学者则认为,国家构建是指一个国家既通过自力更生,又借助外力的帮助和支持,运用多种手段或方式建立起一个高效率的国家统治核心[24]。国家构建已成为现代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维护的重要理念。无论是将国家构建看作国家功能的协调,还是国家的有效统治,都关注到国家建设的自主性和国家发展的内在性要求,揭示了国家治理与国家安全及世界秩序和谐的密切关系。

国家构建的滞后,指无视或忽视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因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而导致国家治理功能的紊乱。全球化必然给多民族国家带来诸多困境,如果国家不主动进行有效治理,那么不断积累的困境就会迅疾转变成对国家的严峻威胁。其主要表现:其一,要么是高投资、高消耗、低产出,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高代价换取经济的暂时增长;要么是缺乏统筹的经济安排和策划,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致使地区差异的不断拉大,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其二,不太关注少数民族发展文化的权益,将主流民族文化进一步意识形态化,既违背了少数民族对发展民族文化的诉求,又给族裔民族主义的复兴提供了温床,给蓄意分裂国家的敌对分子寻求到貌视正当的理由。其三,仍旧梦想通过封建专制、威权手段,以征服、镇压方式造就国家的顺民或臣民。其四,社会的发展很难走向从礼俗性社会到法理性社会的转变,民族国家也就很难导向从“赋权型国家”到“保证型国家”的转变。其五,各民族不仅不能团结一起共谋发展而且可能互生怨怼、彼此对抗,致使民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迅速结盟,借口解决民族问题,打着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旗号,蛊惑和煽动民众对某一具体事件的不恰当处理或某一具体政策的未认真落实,而与政党和政府抗争,抵制相关的制度、组织、原则、策略等,使国家的政治运行体系遭受严重损伤,相应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遭到破坏。

三、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推广,文化多元主义的不断兴起,世界霸权体系的去中心化和政治分裂的碎片化,多民族国家出现了诸如多元文化认同、多元价值认同、多元政治认同和多元身份认同等多样化认同形式,主要缘于异质文化的互斥、民族认同的强化、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国家构建的滞后等因素。显然,这些严重危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国防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为了缓解和化解国家认同危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关系融洽、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繁荣,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与引导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结合起来,本着吸收不同民族文化精华推进文化大繁荣的理念,努力达成“世界文化碰撞中的创造性和平”[25];有效地整合族际民族关系,防止地方民族主义的抬头,控制民族认同的过高热情和偏执倾向,消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内在张力;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使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不断趋于平衡,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着力进行国家的自主构建系统工程,既要注重军事工具的建设以保持正常的军事力量,又要注重以经济、外交和合作为主的民事工具的建设而提升国家的民事力量[26],从而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国家治理组织体系,促进国家功能的高效运转。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