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这一项目,萨维奇如今搬离疗养院,和两个孩子住进巴尔的摩东部一所带三间卧室的房子。房东按要求事先对屋内外做了改造,便于她轮椅出行。安顿下来后,萨维奇签订一份就业培训协议,希望尽快找到一份文秘工作,自食其力。
“现在我有了一个家,一切都在改变。这个项目让我仿佛重获新生,”她说。
哈塞尔巴赫和卡德莱茨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窝”——位于亚特兰大市郊的一套一居室公寓。尽管无法使用公共交通,坐着轮椅洗澡也不太方便,但两人都不愿再回疗养院。“在这里我更开心,”哈塞尔巴赫说,“我们自由自在。”
(在美国,一些病患渴望离开疗养院)
“钱随人走”项目2008年全面启动,美国43个州以及华盛顿特区陆续加入。联邦政府承诺按各州参与人数比例拨款给州政府,5年之内帮助大约3.5万人离开疗养院,重回社区。
支持者认为,这是一个双赢决策。残障者有机会住进普通社区,扩大和丰富生活圈,而州政府则能重新分配医护资源,减轻财政负担。
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公共政策研究所估算,联邦和州政府联合出资的公共医疗补助每年为疗养院病患人均支付至少7万美元;而社区护理,包括送餐上门、家庭医生等服务在内,所需人均成本每年不到2万美元。
然而,5年期将满,全美仅有2.2万人参与项目,政府预定的3.5万人目标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萨维奇所在的马里兰州为例,州政府原计划在2013年前帮助2413人搬离疗养院,但截至2012年7月,只转移1336人,仅为预定目标的一半。而与其他多个参与州相比,马里兰州还算“成功”。
华盛顿特区预计参与人数为1110人,截至2012年7月仅126人搬出疗养院,完成比例为11%;弗吉尼亚州预定目标1041人,截至2012年5月份搬出362人。还有一些州转移人数低于60人。与预期落差最大的是伊利诺伊州,截至2012年底仅58人从疗养院重返社区,而目标是3357人。
美国医疗保健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官员说,项目进展如此缓慢,原因在于遭遇不少意料之外的障碍,最难的是物色合适住所。租金便宜的社区通常缺乏助残设施和配套服务,需要很长时间加以改造;而功能完备的社区租金昂贵,靠补贴度日的残障者根本无力承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