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擅长冲绳事务,岸田的另外一个重要背景是,他的支持者是已退出政坛的前自民党干事长古贺诚。岸田2012年从古贺诚手中接任宏池会会长,成为派阀“岸田派”领袖。由于古贺与中国高层有着沟通渠道,有自民党干部说,“起用岸田是对中国发出的讯息”。
日本媒体的分析认为,安倍要将日本外交安保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计划通过强化日美同盟牵制中国,并有意主导外交工作,今后安倍必将言行强硬。为此,有舆论分析认为,他是把“软”的一手留给了岸田。在东亚事务上,安倍可与“软”性的岸田分唱红白脸,合演政治双簧。
岸田就任后,在2012年12月27日凌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日两国关系对日本来说十分重要,必须予以认真对应,并期待举行中日外长之间的会谈。
岸田文雄在被记者问及日本将钓鱼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问题时表示,前任政权用什么方式,如何实施“国有化”,具体有什么进程等问题,日本新政府需要进行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就今后如何应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
2013年1月6日,岸田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呼吁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沟通,解决钓鱼岛问题。这是他强调亚洲外交要“重视对话”后再次就改善中日关系发出信号。
有分析认为,从岸田的家庭背景以及职业生涯来看,他应当属于对华温和派。岸田的父亲岸田文武20世纪80年代曾在中曾根内阁担任总务政务次官(相当于总务省二把手)和文部政务次官(即文部省二把手);他的母亲井口澄子出自日本国内面粉业巨头之一日东制粉;他的叔父岸田俊辅曾先后担任大藏省证券局长、广岛银行董事长、NTT公司(相当于“日本电信”)常务董事;表兄宫泽洋一2008年担任福田康夫内阁的内阁府副大臣。
中曾根和福田康夫都是日本知名的对华较为温和的首相。中曾根曾积极参加推进日本邦交正常化的活动,于1973年和1980年两次访华。1979年,中国第一个访问日本的领导人邓小平在访日期间曾同中曾根会晤。福田康夫2007年担任日本首相,被视为温和派人物。他赞成与中国发展长期良性关系,支持建立新的战争纪念场所,以区别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印度外长:表示不愿与中国陷入争执
几乎与日本前后脚,印度政府于2012年10月28日进行了内阁大换班,印度前司法部长萨尔曼.库尔希德出任外长。
出生于1953年的库尔希德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英迪拉.甘地总理办公室,并由此开始政治生涯。他先后担任过印度商业部副部长、对外事务国务部长、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国务部长等职,2011年7月内阁改组后出任司法部长。印度媒体认为,作为甘地家族的“旧臣”,库尔希德等人担任政府要职是为拉胡尔.甘地2014年竞选总理铺路。
值得一提的是,库尔希德在中国问题上表达的观点是,不愿与中国陷入任何的争执。据《印度教徒报》报道,就职仪式举行后不久,库尔希德就在媒体招待会上强调需要改善与中国及巴基斯坦的关系,“印中两国历史上曾存在分歧,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世界经济新秩序浮现,中国与印度更紧密地站到了一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