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昨天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6项措施的典型案例,用严肃的查处表明人民法院从严治院、改进作风的决心。
上个月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而在本月,广东省纪委亦先后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对法院系统内“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进行通报,是对自身内部不良风气的一次自查自纠,不光依赖纪检监察机关等外在力量的暗访、查处、治理与曝光。事实上,中纪委以及各级纪委对于庸懒散奢等行为的治理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执行是自始至终且有效到位的,但是由于党政机关以及公职人员涉及数量之巨大,治理对象之纷繁与隐蔽,决定了监管不能仅仅依靠纪检监察机关的严防盯梢,同时需要依赖部门内对相互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监督或监管。从这个意义说,最高法此次高调通报不良之风,是对于内部监管方式的一种认可与支持。
事实一再证明,不正之风的持续往往是源于机关或部门内从上至下的漠视或不以为然,等待观望、“避风头”等心理才会一再蔓延。《人民日报》此前曾刊读者来信,表示当地机关“一把手”在开例会时,提醒同事注意不要被暗访小组抓个正着,惹不必要的麻烦。不是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主动纠正不正之风,而是以赌博、侥幸的心态,以苦口婆心的姿态,劝诫下属别撞枪口上,蒙混过关就行。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转作风,怎能药到病除?治理不正之风首先必须依靠机关内部从上至下的高度重视,以“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决心立身为本,如此才能上行下效,政令通行。我们并不否认地方或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但在推行政策、举措等许多问题上,地方或下级更多还是在意中央或上级的态度和决心,持观望心态。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公款大吃大喝转移到秘密会所,足以证明不正之风具有顽固性的特点,要在官场真正形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气,使公款吃喝得到有效治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并非有了中央的一纸八项规定,便可以高枕无忧了。此外,在顽固性的基础上,如今又增加了隐蔽性,这就给监督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因此,除了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政府纠风部门联动,整合力量明查暗访,以及部门内部切实有力的自查自纠,还要把监督的权力放之于民。只有民间的眼睛才会无处不在,秘密会所、政府机关、国有企业食堂等一切隐秘场所,统统逃不过他们的视野。群众的力量正在于此,一切隐秘无所遁形,因为世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也没有能包住火的纸。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如果不能把这些规定真正落于实处,不良之风便依然通行无阻,区别只在于从公开走向隐秘,从“看到有”变成“看起来没有”。只有从全方位、多维度进行监督,才能真正有效助推作风转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