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用事实说话 维系官民舆论场间的信任链条(2)

【案例】用事实说话 维系官民舆论场间的信任链条(2)

【@话题】反腐中的中国式官方回应

@打工十五载:那种为问题官员狡辩的保护小团体利益的做法,说小点是混淆是非,说大点是愚弄百姓!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多粒多:在我们某些政府领导眼里,信用和信用卡是一样可以透支的,等他透支的差不多了,可以换家银行,原来的银行还不追债,损害的却是整个金融环境。

@细雨飘飘-nuli2012:一次两次就算了。问题是频频出现。说出的理由又漏洞百出,就人如何信呢?感觉像在应付,而不是认真地解决、处理这类情况。说没失望是假的,更多的是寒心!想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维护,关键还得通过实际的为民行动。老百姓的朴素,想来谁都懂的。

@ljp祝英台:人都腐了,还担心公信力。某些官员也许想为自己解套罢了,希望有更多的打铁之人出来反腐并受重用。

@红叶重开:一切实事求是,被举报人所在单位有义务表态,它只代表所在单位,代表不了“官方”。有举报,也有辩护才是民主政治,光有举报没有辩护是法西斯。

@wln年:不经调查就急忙出来辟谣确实让人反感,弄的现在一出专家辟谣的事感觉基本就肯定真的了。

@指尖勾搭的幸福:这是好不成熟的做法。就像一个大人,自己孩子犯错了,会先跳出来先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没错。然后回家怎么处理,我们又不得而知。

每当有干部被查出问题时,相关部门往往不惜一切代价,至民众合理知情权于不顾,至政府公信力于不顾,至法律法规于不顾,编造出种种可笑至极的谎言,意图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党政机关行为的监督力度在不断提升,然而群众的监督不是“豺狼虎豹”,“看破案电影”这一说法也不是公关利器。在政府的公信力不断遭到群众的质疑时,一些地方政府讳疾忌医,进而剑走偏锋,最后病入膏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国家公务人员也会犯错,如果能够正视错误,改正错误,“亡羊补牢亦未晚也”。然而谎言不但不能解答群众的疑惑,只能是徒增笑料罢了

官方轻易辟谣下结论伤及公信力

所谓“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进入微博时代以来,政府公信力已经屡屡遭遇尴尬和挑战。倘若政府未调查清楚而为了平息事端去混淆视听,或者在辟谣中反反复复自相矛盾,这样的行为只会伤及原本脆弱的公信力。

反腐败新闻是当前中国民众最关心,也最容易引起轰动的信息,而官方通常把它们列入“敏感信息”之列,对官方纪检系统揪出的腐败案每每搞“低调处理”,给人以遮遮掩掩之感。这样的行为都意味着官方公信力的进一步流失。官方可能希望消息更准确时再公布,或者公布得“更恰当”些,但实际效果总是与初衷背道而驰。

网络时代里的官方辟谣需要十足的诚意。因为网络从来就拒绝居高临下的傲慢,只有用事实说话、以诚待人,维系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间的信任链,才是舆情处置万全之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