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用事实说话 维系官民舆论场间的信任链条(3)

【案例】用事实说话 维系官民舆论场间的信任链条(3)

美国政府是如何辟谣的

其实,美国在日常生活中的谣言也不算少,这主要“得益”于开放的舆论下,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吹。首先,美国的辟谣主体区分的很明确。政府辟政府的谣言,科学机构辟科学的谣言,行业协会辟行业产品和企业的谣言。这样的好处是各自具有权威性,且不会出现政府发言人在对某行业产品问题辟谣时,会被不了解的问题问倒!

对于这三种主体而言,他们的辟谣理念也是有区别的。政府懒于辟谣,科学机构精于辟谣,行业协会忙于辟谣。政府懒于辟谣是因为其面对的通常都是政府阴谋论者,多辟无益。不辟谣,这些说法便只能以小众存在,逐渐消亡。科学机构往往针对火山地震、末日说、辐射扩散一类谣言解释。例如针对地震谣言,往往只需要一句话“观测表明,该地在近期不会出现大地震”。行业协会不是维护民众利益为先,而是把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因为他们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全靠该行业几家巨头来补贴。

另外,美国民众对媒体有高度信赖。大家对主流媒体的报道信任度极高,因为这些媒体经常挖政府的黑暗面,是独立客观的存在而不是附庸,当他们来肃清一个谣言时,往往比政府出面还管用。

【启示与思考】

在网络和微博时代,政府部门对热点事件的回应往往比以往更迅速。然而,民众最期待的并不是一纸回应,而是对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事实上很多焦点事件在政府部门的推诿、沉默中不了了之。因为一些特殊事件,一些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已经屡屡遭遇尴尬和挑战。倘若这些部门对举报爆料等未调查清楚,而仅仅为了尽快平息事端去混淆视听,或者在辟谣中反复无常、自相矛盾,这样的行为只会伤及自身,并一再削弱政府原本脆弱的公信力。

当官方提供的权威信息不足以满足公众的信息渴求,或者不但不能让人信服反加剧相关质疑时,公众只能靠各种版本的非官方消息和个人经验,来填充那些关键性空缺,完成“合乎情理”的民间想象。没有翔实的信息支撑,一句轻描淡写的“没有事实根据”,却不及时主动提供完整信息,以还原事实真相,那么就难怪经常出现谣言满天飞的景象。

执政的公信力,不是任何外力所能推倒的。对民众的每一次不公,每一句谎言,都是执政者对自身的一口蚕食。当执政者在蚕食自我中获得快感时,老百姓的心,已经被蚕食得鲜血淋漓。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