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探寻国富国穷的奥秘

从历史中探寻国富国穷的奥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国富国穷根源的研究成果不断被介绍到国内来,除了目前仍流行的产权和制度决定国富国穷的解释外,最近10多年,又相继出现了民主决定国富国穷、竞争力决定国富国穷和创新决定国富国穷的观点,甚至出现了地理位置、资源和气候决定国富国穷的观点,这些观点非常具有迷惑性。尽管产权、制度、竞争力和创新等诸多因素确实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决定国富国穷的关键性的或基本的因素。如果认为风俗习惯、法律、产权和政治制度等决定了经济发展,这实际上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挪威著名经济学家赖纳特通过对过去500年经济政策史长达30年的深入研究,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论证了在决定国富国穷的复杂因果链条中,只有对不同质量的经济活动的战略选择才是决定国富国穷的关键性因素。本文简介了赖纳特这种研究的主要成果。

国富国穷

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柯林·克拉克(Colin Clark)在谈到他为什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产生兴趣时,把它归因于与英国经济学家奥斯汀·罗宾逊爵士(Austin Robinson)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一次谈话。罗宾逊告诉他,经济学教程的正确开端应该是告诉学生,印度的人均实际收入为什么仅为英国人均收入的1/4或更少。现在,80多年过去了,这种差距惊人地扩大了:前者大约只有后者的1/50。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各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大得让人难以置信……一个人一旦思考这些问题,他就不再想别的事了。

科学起源于惊异。这在挪威演化经济学家埃里克·S.赖纳特(Eric S.Reinert)身上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谈到《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一书的写作动机时,他精确地把它追溯到1967年当他作为一个中学生在秘鲁扶贫时产生的疑惑:秘鲁的巴士司机、旅店员工和理发师的工作效率并不比挪威的同行差,但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穷?这个问题转换成经济学语言就是:为什么相同水平的生产率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这个问题驱动着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上下求索。他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正统经济学中是无法找到的。冥冥之中,命运之神把他引至前斯密时代的一种经济学传统,这种传统在战后指导日本和韩国崛起的经济政策中仍然依稀可辨,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世界中却几乎失传了。为此,他一头扎进了过去500年以来的经济思想史和经济政策史之中,收集了5万册的著作和政府政策文件。他从中发现了西方发达国家致富的秘诀。

赖纳特为了证实或证伪他从历史中发现的这个秘密,曾长期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以至于他的两个儿子小的时候总是问他:为什么我们总是到一些穷地方去旅行?赖纳特还发现,正如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Werner Sombart)对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所评论的,他的概念就像在冥界河岸上飘荡的未被释放的灵魂,在历史上,这种迥异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经济学传统虽然对国富国穷的机制具有直觉上的深刻领悟,但却没有展开系统的分析。赖纳特发现,20世纪80年代之后兴起的演化经济学为这种分析提供了理论工具,因此,赖纳特就把历史上这种源远流长的经济学传统与现代演化经济学综合在一起,对发达国家自英国1485年实施战略性经济政策以来相继崛起的五百年经济史、特别是经济政策史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解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