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应对地震重在“防”“保”二字(3)

摘要:抗击自然灾害已成为新西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防御地震方面已摸索出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

科技创新:严把建筑质量关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西兰科研人员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展装置。议会内阁办公楼和和卫生部大楼均采用含铅的橡胶垫将基础和地基梁隔开;一些重要桥梁的桥墩加上了纯橡胶的减震装置等。这些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害。

专门研究抗震建筑的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在抗震建筑的研究上颇有成果。其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符合新西兰国情,且房屋造价不高,为一般居民接受。1987年新西兰南岛6.7级地震证明,该协会设计的房屋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后逐渐得以在新西兰全面推广。

(图片:新西兰住宅主要采用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

在新西兰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主要采用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最大可能地避免社会和人员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当然,仅有好的科技和设计还不够,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新西兰在《建筑法》和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具体规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可以监督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审查,《建筑法》规定,投资者委托设计师进行图纸设计,要送交有关专业部门审核,为确保安全,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查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