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李克强(5)

青年李克强(5)

思维的轨迹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电视和报纸像是换了面目。青年中,“颓废”似乎是新的审美,“一无所有”正在变成时尚,一贯刻苦奋斗的孩子们,则纷纷考起了托福。那时,李克强专注于“希望工程”。

1990年3月的寒风中,李克强带队到安徽金寨县考察,为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两个月后,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金寨诞生。这项工作颇受好评,1991年,江泽民为其题辞:支持“希望工程”,关心孩子成长。1993年,李克强当选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彼时,“南巡”之后的中国春风再次刮起,团中央推出系列“适应市场经济”的措施,两大跨世纪青年工程———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成为第十三届团中央的工作重点。之后,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文明号”等相继出现。“希望工程”也快速发展起来。

在外界的观察中,李克强形象稳定,缜密地度过了16年团干生涯,1998年,他调往河南任省委副书记,开始主政一方,获取新的政治经验。离京后的李克强不常参加同学聚会了。毕业20周年聚会上,大家再次见到了他。何勤华感到他从未改变,总是很随和的样子。

早年一次聚会上,有同学听说李克强带团参观朝鲜,便开诚布公地问他对朝鲜的印象,他也直率表达了观点。何勤华转述:朝鲜的落后导致他在联合国发言没有人听,甚至中国在联合国发言也没有太多人听。听得最多的还是美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强国的发言。李克强还感慨,国家要强大,不能总是内部阶级斗争,不发展生产。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思维的轨迹。他一旦执政,经济肯定是他的工作重点。他从那时就意识到,经济不好,在国际上是没有地位的。”何勤华说。

(感谢姜明安教授、赵蕾女士、摄影师严明及其家人对本文采访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