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李国新:网络文化交锋(2)

二、网络发展现状

了解了这个网络文化的重要性之后,我觉得从事网络管理和实践的人,对于中国网络发展现状还得大体上了解。了解现状不是说我要做理论研究,而是你知道现状、网络在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哪些人在网络上活动、在网络主要干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我们的方针、政策,应对和疏导的办法。

(一)网络普及状况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刚刚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我相信可能在座有些人已经看到了,现在我们国家每半年发布一次,因此中国互联网的状况发展水平我们随时都可以掌握。最新的是今年2013年1月份发布的,我们分析一下这个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当中提供的一些数据、一些事实,大体上可以看到在今天的中国网络发展到什么程度,网民有些什么特点。比如说到今天中国的网民有5.64亿,将近6亿,中国一共13亿多人,这13亿人你把老人不能上网的,小孩不会上网的抛掉,还有多少,你看看网民占的有行为能力的人有多大比例,不可忽视的比例。手机上网4.2亿人,全国有4.2亿人通过手机可以上网,意味着他随时随地都是一个信息发布者,都是一个信息传播者,随时随地他都可以变成一个通讯社,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分省看,北京网络发展水平最好,网民数量最多,整个北京到现在为止网民数量1458万,将近1500万。北京市常住人口一共2千万出头,现在统计,1500多万将近1600万是网民,所以在北京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72%以上,将近73%,这个普及率跟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差距,在全国也遥遥领先。第二位的上海普及率是68%,在全国现在以省为单位最差的互联网普及率不到30%,所以北京这样的城市,城市管理、人口管理、舆情管理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在北京将近80%的人是网民,我们的互联网水平在全国比发展的最好,一方面它是好事,另一方面就带来了问题。

(二)网民状况

在我们现在的5.6亿网民当中数量最多的是20—29岁,占了30%还多一点;其次是10—19岁,占的比例也是将近30% ,所以从10岁开始到29岁这个年龄段已经把网民的60%占据了。你要了解这个特点,网民网民,网络上活跃的主要力量是10—29岁这一批人,这一批人的思维行为有什么特点要研究分析一下。再一个我们都说互联网是个高科技的东西,实际上你统计下来在网民当中真正的网民学历水平并不高,我们现在5.6亿网民当中初中毕业占了35%,高中、中专占33%,因此70%的网民是初中到中专这样的学历水平,这又是一个特点,他的学历水平并不高。职业,我们这5.6亿网民当中这些人是干什么,学生25%,公司一般职员占10%,个体户自由职业着占20%,下岗失业无业的占10%,这些人加起来70%。真正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网民当中占0.5%,公务员在网民当中占4%,专业技术人员占8%,总共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加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3%。所以在网上活跃的大部分人应该说是用我们研究的话说是草根,一般社会公众。学生占到25%,学生这样一个年龄他们最容易干什么,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占了20%,下岗失业的还有10%,不同的人对于改革开放成果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那互联网上发出什么声音是由这样一些网民决定的。还有从收入上来看,我们现在也有统计,5.6亿的网民月收入在5千块钱以下的占90%,最多的月收入在2—5千这个区间,1千块钱以下的占30%,这就是我们现在网民面临的状况。你了解了这些状况你分析一下这些数据就能大体上了解我们现在的这个网络上活跃的这些人基本上是什么特点。

我们中国现在互联网的普及率从总体上全国平均是40%多,每个人上网的时间,每周在20小时以上。我们算一算一周按7天算,一天按8小时有效工作时间算58个小时,上网时间是20小时,所以网民平均在网上活动的时间你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力,这样一些事情都是我们需要去明确的事情。5.6亿的网民在网上主要干什么,网络应用主要是什么。第一叫做即时通讯,就是短信、QQ、微信这类东西,这是用的最多的。微信现在在中国爆发性增长,大有取代短信之趋势。那么你了解这些现状,不论是管理者也好还是实践者也好,那你心理都要大体上知道我们现在在网络上活跃的就是这一批人,这样一些人他会体现一些什么样特点,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他要想什么,他要说什么,大体一个判断。另外你要知道网络上的这种呼声不代表所有人的呼声,从人员构成,从年龄构成,从收入构成,从学历构成都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网上的声音往往理性程度不够,为什么在网上建设性参与不够,他参与了,但是建设性参与不够,往往是批判性参与,为什么,那你从网民的结构上要找原因。假如在网上领导干部占了很大比例,公务员占了很大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很大比例,他理性程度比较高的人或者说对于这个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比较充分的人来说这个话,他可能是另外一个做法,这就是特别了,你想改变这个特点改变不了。让一个下岗失业者来对社会现状做评价,和让一个公务员对社会现状做评价肯定不一样,尽管每一个人在这三十多年当中都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程度不一样,他们的看法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了解网络发展现状的必要性。

三、网络信息传播的新特点

我们对网络管理也好,应对网络舆情也好,我觉得首先是要把握网络的特点。这个特点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把握这个特点之后才能做到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你不把握特点,老是跟这个规律拧着干,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效果是不行的。当然这个特点更多的是我自己的体会,个人的看法,一家之言,跟大家一块来交流。

(一)舆论生成的主体和载体更加多元化

我觉得在网络环境下这个信息传播首先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今天的舆论生成的主体和载体更加多元化,这是我们网络环境突出的特点。年纪大的人都知道,30年前中国的舆论生成主体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和《红旗杂志》,别的没有,所以那时候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两报一刊社论相当于中央文件。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我们到今天舆论生成主体跟载体跟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生成主体和载体的多元化就意味着今天它的舆论一定是多元化。一个事情你想寻求一个声音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再好的事情你想让所有人唱赞歌也难。而且在今天这种舆论环境下,因为人人都是一个信息发布者,人人都是一个通讯社,人人也都是一个信息接受者,不论好的坏的他能够给你局部放大,特别是那种负面的新闻。

网上的一个典型的事例,房价为什么高,我们有许多种的解释,这两天网上有一个帖子,也是图文并茂,题目就叫做《高房价为什么不是炒出来的而是印出来的》,我相信在座有的人有见到过这个帖子。他说我们现在中国的房价高不是政府,许多人说我们炒出来的,是印钞票印出来的,钞票印得太多,所以必然导致房价高,是一个很专业的分析,一定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一般人看了是这么个道理。比如说他首先给你分析,印钞票跟高房价是什么关系,然后又给你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每年通货膨胀率告诉你了,1978年的1百万相当于今天的15万,所以你今天如果是个百万富翁,你不如1978年一个万元户。是啊,我们这些从1978年走过来的人有这种体会,那时候一说万元户,那不得了,我们什么时候能成为万元户,所以万元户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目标,现在说百万元户,我说在座的也不敢说比例,一百万北京市买一套房子没有好几百万是下不来的,一百万连一套正经的房子买不下来,一居室也买不下来吧,所以你说我们现在一般的人存个一百万算什么。他说今天的一百万相当于1978年的十五文,那我觉得好像还不止。然后他又引进了许多专业性的概念,比如说M1、M2,就是狭义货币、广义货币,从广义货币跟GDP的关系。他说中国现在广义货币1人民币能够翘动多少GDP呢,翘动5毛钱的GDP,而美国1美元能翘动1.5美元的GDP,这差距就出来了。政府要干没有钱怎么办,印钞票。所以当今世界有五大钞票印刷机,第一大就是中国,第二大是美国,第三大是日本,第四大是欧盟,第五大是英国,而这五大钞票印刷机当中2012年M2广义货币的分布中国占了罪恶的46%,美国第二大钞票印刷机占了18%,日本第三大钞票印刷机占了5.6%。我们比较一下数据,这个数据我觉得不一定真实,但是他以这样专业的面目出现,老百姓一看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他由此就得出来一个结论,中国发了这么多的钞票,印了这么多的钞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只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抬高楼市,第二打压股市,跟我们日常的感觉相吻合。于是乎它在网上大量流行,这就是另外一种声音,在我们解释高房价之外的主流解释之外另外一种解释。为什么今天会出现这样的解释,为什么一般老百姓见到这个解释就信,因为我们的舆论生成和舆论的载体多样化,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形势。舆论生成多样化,舆论载体多样化,你不可改变,我们今天再退回到两报一刊的社论的舆论行不行,不可能,你想退也退不回去。

那么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我们怎么办,所以你才想追求我说啥就是啥,我说啥你就信啥,没有别的声音,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他形成一种观念跟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接收多少信息,一个人要形成他的看法一定是在接收了许多信息基础之上根据他自身生活经验做出的一个判断,我信你还是不信你。过去我们只有一个信息渠道,因此就有了所谓谬误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就有这样的结果。今天信息渠道多样化,人人都是通讯社,面对一个问题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再想求舆论一律非常难,这就是特点。我们的网络监管要顺应特点。这是我说在今天信息传播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舆论生成的主体跟载体更加多元化。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