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要从根儿上抓起

转作风要从根儿上抓起

摘要:工作作风问题是个老问题,许多年来,党政干部和专家学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对于扭转党的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要挖掘不良工作作风的心理基础,必须从深层次的原因入手。

工作作风问题是个老问题,许多年来,党政干部和专家学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对于扭转党的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工作作风问题也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每一个时代的工作作风问题都带有时代的特色,其表现形式和社会评价都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为此,转作风就必须既要看清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正的种种表现形式,更要看透导致他们作风不正的思想主因和环境、机制等诱因,从根儿上落实转作风的基本要求。

培育健康的从政心态

我们之所以说工作作风问题看似小问题,实则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意思并不是说工作作风问题足以马上亡党亡国,而是说,从政治高度看,风气具有传染性,党风关乎政风,政风连着民风,党风不正,政风不清,民风必然不淳,邪气必然横行,正气必然不足,会给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带来不可预知、难以逆转的伤害。而工作作风具有传染性的内在机理则在于,工作作风从表面看是行为问题,往深里究则是心理问题,不健康、不正常的从政心态,必然会产生种种工作作风问题。我们对于发展党员、招录公务员、遴选领导干部往往都是很严格的,一般而言,我们的党员干部并非天生的工作作风不正之人,恰恰相反,他们一般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和历练,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并具有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因此,如果要挖掘不良工作作风的心理基础,必须从深层次的原因入手。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党员干部对于不良工作作风的认知,如果长期得不到净化和提升,则不良工作作风必然向内浸染,内化为他们的思维习惯,进而再外化为他们的行为方式。而对党员干部进行净化和提升,就必须培育良好的从政心态。当前,在扭转工作作风问题上,人们从外在方面强调的多,从内在方面强调的少,这是存在非常重大的缺失的,实际上,内在心理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培育良好的从政心态,就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他们只是公共职位的暂时占据者,他们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兄弟姐妹都是普通群众的一员,要始终怀着敬畏之心从事工作,始终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负泰山地完成好工作;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不但是与党的宗旨根本相违背的,而且是与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不相匹配的;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从不良工作作风中所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是一种扭曲、变形、变了味的自我实现,并不能够带来真正的幸福。积极有为,上心上劲地开展工作,在服务人民、贡献国家中获得效能感,自身也从中实现人生价值,才是最值得效法的工作方式,也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之路。我们不假设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没有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但是必须强调他们应当具有积极、平衡、协调、和谐的从政心态,这种心态,会让他们自觉远离一切与正常伦理观、审美观不相容的不良习性,这就是良好工作作风的个人德行基础。

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处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开展工作的,政治环境的良好与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当前关于党员干部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种种认识中,人们常常进行不当归因,把所有作风问题都归之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到位了,不良工作作风自然就迎风吹散了。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表达。实际上,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中并不缺乏确实想把工作做好、想为人民做一番事业的作风良好、真抓实干之人,但是,在某些“干的不如看的”、“做事不如做秀”、“拼搏不如拼爹”的不正常的政治环境中,有为未必有位,有位未必有为,想干事者未必有舞台,能干事者未必有机会,长此以往,必然伤了老实人的心,助长了取巧者的气焰,埋头苦干者出局,勤于学习者遇冷,欺上瞒下者得利,投机钻营者得势,必然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为此,必须要营造“作风优良、真抓实干”的良好政治环境。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