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信访排名的意义指向

暂停信访排名的意义指向

摘要:多地信访系统官员日前向媒体透露:自今年3月至今,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市、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表。推动信访问题的良性解决,当注重源头化解,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在面对上访时,悉心聆听,认真求解。

多地信访系统官员日前向媒体透露:自今年3月至今,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市、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表。以后是否将永久性取消该排名表,目前尚不知情。与此同时,有些地方开始取消了信访考核与排名。(5月8日《南方都市报》)

暂停信访排名,无疑慰藉人心。尽管只是“暂停”,可其仍具风向标意义:在信访制度已被纳入法治轨道的语境中,它是种理性纠偏,也对接了民意期许。

应该说,信访排名的设立,不乏善意初衷。在社会转型、矛盾多发、信访洪峰涌现的背景下,它旨在建立“信访工作绩效与政绩挂钩”的机制,来促使矛盾化解在基层,纾解民众诉求。毋庸置疑,它对信访难题的解决,确有推动作用。

但在时下,在信访排名的反向激励下,有些官员对上访的态度也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在挂钩式考核下,某些基层政府受“政绩驱动”,严控进京上访人数,甚至采取截访手段,也激化了矛盾。其后果也堪忧:上访户权益被侵害的案例频出,动辄得咎;对地方政府而言,截访造成的物力、人力损耗不容小觑,遑论公信力的受损。

信访排名,催生出稳控压力,也成了截访行径的诱致因素。为此,“捂盖子”也成为某些地方应对信访的常见策略。在此情境下,取消信访排名,改变信访责任追究、“一票否决”等机制,也成了许多人的共同呼声。

而暂停信访排名之举,是对此的积极呼应。它有助于纠正“重数量、轻解决,重稳控、轻化解”的考核方式,消减基层官员的维稳重压,也能倒逼其观念从“堵”到“疏”的转变:官员能基于民生本位的视角,而非维稳动机,去纾解信访中寓含的民生诉求。

《人民日报》曾刊发评论《变“截访”为接访》,称有些地方将上访者看作“麻烦和刺头”的代名词,不为其分忧解难,反而制造障碍,这说明了“法治意识的薄弱”。事实上,要规避截访之弊,就应认识到信访的本质——它无关“捣乱”,而是法治渠道淤塞下公众的迂回表达;它是衡量社会稳定的一个状态值,更是群众诉求申述的一种通道。

推动信访问题的良性解决,当注重源头化解,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在面对上访时,悉心聆听,认真求解。在权利敏感期,善待访民,正视问题,更考量着治理的温润度。也只有拓宽制度化应对的口径,才能“消化”喷涌的民生诉求。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信访制度的进步,也在循序推进:如修改民事诉讼法,加强检察监督,以期破解信访困局;以信息化推进信访模式嬗变……而近日,中央纪委信访室官员张少龙也表示:各级纪委监察机关要坚决杜绝一切“拦卡堵截”上访群众的做法,引起舆论共振。

暂停信访排名,指向着信访机制的自我矫枉,也与制度推进的态势吻合。可以想见,在“转作风”的宏观语境下,信访机制也能突破掣肘、深化改革,烙上法治印记。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